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60 章





他一向好面子,麻溜從他爹懷裡掙扎著下了地,似模似樣地給人家還了禮。




聽沙羨縣令要邀他們進城歇歇腳,霍善一本正經地說道:“天色還早,就先不歇著了,我們先去看看瓷土。”




一行人就在驛站裡換了馬,直奔預定的目的地而去。




李長生在新豐縣已經接觸過瓷土,實地考察過後便知道沙羨縣內的瓷土資源很豐富,再加上週圍山林、煤炭資源也不缺,在這邊圈一片地建官瓷完全不是問題。




李長生道:“很適合。”




有李長生這句話,他們走這一趟的目的就算是達成了。




他邀夙小星幾個師父一起留下來進一步規劃瓷窯的營建方案。




既然李長生他們是有正事要忙,霍善就不跟著他們去了,在周圍的農戶家中玩耍。




長江南岸天氣溼潤溫暖,不缺水也不缺陽光,所以哪怕秋收快結束了,農戶們也還有別的事要忙:要種點菜備著過冬。




霍善就跑去問人家種什麼。




他口音明顯是外來的,眾農人卻莫名能聽懂他在講什麼,和他聊起了接下來的安排,天氣都快變冷了,還能種什麼,無非是些葵菜之類的“冬寒菜”。




霍善聽得津津有味,又問人家這邊什麼魚最好吃,別看他年紀不大,挑起魚刺來卻老厲害了,不管什麼魚都難不倒他!




這一番交流下來,熱情地沙羨農戶們就力邀霍善一行人留下用飯。




當然,主要也是看霍去病他們掏錢挺大方的,完全沒有白佔他們便宜的意思。




何況霍善還把他們昨天沒吃完、帶著出門充當乾糧的月餅切開分給周圍的小朋友吃。




月餅這種糖油充足的東西,對農家小孩來說可都是稀罕物。




別說這些小孩兒了,便是大人也沒嘗過這麼好的吃食。




可惜不好意思搶。




只有平時和孩子親的大人才能沾光嘗上一口!




霍去病當天回了軍營,霍善卻在江對岸多待了幾天,表面上說的是想深入瞭解南邊三縣的情況,實際上每天在研究怎麼吃光江對岸的好吃的。




要論做法,沙羨這邊確實沒什麼新意,不過勝在食材豐富,有許多霍善在北邊沒見過的好東西。




比如李時珍告訴他,這地方有一種武昌魚可有名了,三國時期的孫權一度遷都武昌(也就是鄂縣)一帶,經常賜武昌魚給群臣享用。




弄得朝臣們非




常不滿,他們都不喜歡這種直面危險的地方(出了都城就是大江),萬一曹魏半夜渡江打過來怎麼辦。




何況他們大多都是江東人,祖上都住在建業那一帶,怎麼樂意跟著孫權離鄉背井定居武昌?




所以當時流行著這麼一首童謠——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霍善聽了李時珍的介紹,就問李時珍武昌魚是什麼魚,他要嚐嚐孫權也喜歡吃的魚。




雖然不知道孫權是什麼人,但是聽說他是三國鼎立中的一國之主,想必一國之主喜歡吃的魚肯定很好吃吧!




不知跟陳勝魚比口感如何?




可惜李時珍也被他問住了,因為他一個湖北人也不太清楚孫權吃的到底是哪種武昌魚,畢竟三國距離明朝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他哪裡瞧得孫權吃的啥?




倒是有不少魚販子愛說自己賣的是武昌魚,李時珍環遊大明的時候去過武昌一帶,見過的“武昌魚”不下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