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73 章





他一個三四十歲的人都做不到去管這些事。




襄陽令對霍善這位小太守頗有好感,不吝於在終軍這位“天使”面前多誇幾句。




聽說霍善已經在江夏郡安排了好幾個造紙作坊,他現在多多示好,想來他們襄陽這邊應該能成為頭一批用上新紙的地方!




襄陽令心裡存著這樣的想法,吹捧起霍善來越發賣力。




終軍:?




終軍也是和霍善接觸過的,知道那是個很討喜的孩子,可也不至於讓襄陽令這麼誇吧。




霍善是江夏郡太守,又不是南郡太守!




終軍懷揣著滿腹疑惑,好好休息了一宿就繼續快馬加鞭地趕往西陵城。




終軍一路快馬兼程,正月十三就到了西陵城外。




終軍是奉命過來巡察的,沿途驛站早已提前告知太守府。




霍光作為和終軍有點交情的友人,被李長生安排來接待終軍這位巡察使者。




其實霍光也是這兩年才進的郎署,與終軍這位才華出眾的御前新貴交情不算多深,不過見了面也算說得上話。




他含笑接引終軍往城中走。




終軍踏入城中,就感覺到西陵城的不一般。




入眼就是各家各戶門前掛著的燈籠與張貼的春聯。




尤其是那春聯,瞧著格外喜慶。




連城門側供守城士兵歇腳的廨舍前都貼著一副。




終軍忍不住駐足品讀起來。




霍光見沿途的春聯吸引了終軍的注意力,也跟著停下來給他講解道:“這是阿善寫的。”




私底下,霍光這個叔父還是喊霍善一聲“阿善”。




霍光不是純粹的讀書人,終軍卻是以學問聞名的,他一看就知道這飽含期許的對句確實出自小兒之手。




比之漢賦慣用的那些華麗辭藻,這些春聯的用詞明顯要更直白一些,讀來朗朗上口。




不僅終軍愛看這東西,連絡繹進城的老老少少也都愛看,還有識字的家長抱著小孩教他們認字。




不少富戶更是派個僕童在門口揣著袋五銖錢,路過的小孩誰能麻利地讀出他們家門口的春聯,便給那孩子獎一枚銅錢。




一枚銅錢當然不多,不過過年嘛,大家也就圖個樂呵。




霍光見終軍看向那熱鬧的人群,又笑著道:“這也是阿善先弄的。”




霍善大年初一就這麼“與民同樂”,惹得不少小孩跑過去認字討錢,說是這些會念吉利話的小娃娃越多,江夏郡日後就會越發昌盛。




畢竟孩子可是未來的希望啊!




這個說法一出,不少富戶都開始效仿了。就算從早到晚都有人念也花不了多少錢




(),還能博個新春好彩頭?()?[(),何樂而不為?




像終軍關注到的這戶人家不是旁人,正是去年將丈夫告上公堂、成功與那黑心丈夫和離的孟家姐妹二人的府邸。




她們是最先響應太守府這個活動的,而且早早放話說要辦到元宵燈會當天,兩個女孩兒都這麼說了,其他人當然不甘落後。




一直表示要辦到元宵節。




霍善哪裡知道這些富戶在暗中較勁,他覺得城中怪熱鬧的,一有空就呼朋喚友跑去別人家門口蹭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