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11 章

正好霍去病來了,霍善拉著他去挑個瓜。知道他爹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他還煞有介事地給霍去病講起了挑瓜小秘訣。




敲起來咚咚響的就是熟的啦!




自從有了這麼個娃,霍去病懂得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還真不少。




他沒有拒絕,十分認真地在瓜田裡挑選出自己認為包熟包甜的瓜。等他轉過頭一看,就發現霍善已經跑去招呼隨行的士兵都來選了。




一行人幾l乎把還沒正式上市的西瓜霍霍得差不多了,心滿意足地讓人繼續往前看瓜。




前頭一片瓜田開的是大大的黃花,瞧著亮眼極了。




這個瓜種是霍善剛得來不久的,由袁枚他們傾情提供。




因為是沒見過的新品種,王婆婆也說不出這是什麼東西,只知道這東西大體該怎麼種。霍善倒是瞭解得很,他給霍去病說道:“這是南瓜,可以保存很久,水分充足,必要時還能當糧食。最重要的是,它產量很高,種好了說不準可以畝產千斤哦!”




漢畝有大有小,大的約莫四百多平米,小畝則要小一半有餘,霍善說的這個畝產自然是大畝。依照漢律,一個成年勞動力大抵需要打理二十大畝的地,勞作起來還是非常辛苦的。




霍善知道南瓜的產量,還是從袁枚那邊知曉的,當時的皇帝特意把東北的錫伯族遷徙去開發新疆,當時錫伯族人寫了首《西遷之歌》,其中就唱過這麼一句詞兒:“帶上故鄉如金似銀的南瓜籽,播在西域荒時曝月好充飢。”




那歌老長老長的,霍善也沒聽人唱過,只知道當時二千錫伯族人要遷徙去伊犁河畔。雖然朝廷號稱這次戍邊是有期限的,但那個期限是……六十年。




六十年足以讓錫伯族人在那邊牢牢紮根了。




所以這東西高產,易儲存,還適合在西北那邊生長,到時候可以送些南瓜種子去河西諸郡供駐軍和百姓們加餐!




這些東西霍善沒和別人講,只跟霍去病他們提過,現在這種瓜已經由軍屯教習基地推廣到各個軍屯之中。以南瓜的產量,明年說不準就能在河西諸郡種上它了。




霍去病已經把這事安排下去,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一大片南瓜花。




他立在一邊看著霍善帶著劉據到處跑。




一行人把瓜田裡的其他瓜都瞅了一遍,就跑去參加霍善所說的“鬥瓜大會”,這傢伙的好記性沒用到別的地方,倒是把別人挑的瓜都記得牢牢的,有的本人都記不清哪個是自己挑的了,他也能撈出來準確無誤地放到人家面前。




也不知是不是運氣使然,霍善精心挑選出來的瓜切開來居然……還沒熟透!




倒是劉據手氣不錯,一開就開出個皮薄瓤紅的,看得霍善一個勁在那裡嘀咕:“盡信書,不如無書!”




任安在旁笑道:“你不是墨家大弟子嗎?怎地讀起《孟子》來了?”




在漢代,孟子的地位並不高,有時候甚至要比教出兩個法家弟子的荀子要差點。畢竟人家荀子的法家弟子




至少很有名(一個韓非一個李斯),孟子有什麼?孟子有比孔子更不受重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