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22 章





……本來霍光他們是不會畫畫的,可抵不過霍善整天找他們畫這畫那,竟是把他們的畫技鍛鍊得很不錯。




眾人正從不同角度畫著這幅《南瓜豐收圖》,剛才到外頭巡查的霍去病就回來了。




霍善麻溜讓霍去病站到他們身後來,說是要挑出一幅畫送去給劉徹他們看的,怎麼能少了霍去病!




喜提甲方臨時加人要求的霍光等人:“……”




算了算了,這可是要呈給陛下看的畫像,他們還是捏著鼻子好好畫吧。




霍去病倒是看得出眾人的無奈,不過誰叫這是他家娃?所以他還是走了過去,跟守護神似的立在兩個小孩兒身後。




到傍晚,一行人都滿載而歸,把教習基地裡能薅回城的果蔬都給薅了不少。




這還只是秋天的開始,隨著入秋後天氣轉涼,軍屯裡的棉花陸續進入收穫季節。




不管是軍屯裡的士兵還是在棉紡班進修過的學員們都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




棉花這東西按照霍善的設想,那就是跟元代、明代那樣以後家家戶戶都要種的,以求能達到桑麻棉花的自給自足。




出於這個目的,他本來沒打算把棉衣之類的商品賣出高價,但霍光耐心地給他分析起來:有時候價格並不是越低越好的,你一開始就把價格壓得那麼低,不僅苦了辛辛苦苦種棉花以及織棉布的人,還會讓許多人想著花點小錢出去買就好、根本不會響應你家家戶戶種棉花的號召。




只要把價格抬得足夠高,眾人才會覺得這是寶貝,才會認真聽你教怎麼種以及往哪裡種。




都說穀賤傷農,棉花也是同理。




何況這才第一年,你就算想把棉衣賣給每一個人,軍屯產出的棉花也不夠啊。




總而言之,趁著別人還沒有這東西,可著勁抬高價錢就完事!等明年種的人多了,價錢就可以慢慢下調了,實在還是買不起的,自家應當也種起來了。




至於那些既不想辦法攢錢買又不響應號召自己種棉的,那就只能讓他們看著別人過個暖冬了。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霍善聽了他叔的這番話,便也不再執著於第一年就讓大家都用上便宜棉花了,由著霍光操作去。




霍光這一操作,當然是……又給霍去病添了一年的軍費。




霍去病:?????




小小的棉花竟也能賣出這樣的價錢?




霍光對此很是謙虛:“都是棉花本身足夠好。”




就連梁子湖窯出的瓷瓶配上開著雪白花朵的幹棉花,都有人願意出天價購買擺在書房。




沒辦法




(),獨家的東西就是好賣。




他們官府沒有直接出面,但是委託信得過的商賈(比如孟蒹)在天下第一樓主持各項拍賣,狠狠地薅了一把本地富戶豪紳以及過路商賈的羊毛。




這些人不把這些錢花了也得按比例繳納一大筆算緡錢,大方點花出去還能拿到這些別處沒有的寶貝,何樂而不為!




據說買的時候還暗搓搓吹噓說,你看這潔白的棉花無疑是象徵著高潔的品行,連天子案頭都擺著這麼一束棉花——這種事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司馬遷目睹了霍光暗中操縱天下第一樓裡的拍賣活動,從幾朵破棉花一直賣到純棉床上四件套,暗中在小本本上記了一筆:霍光此子,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