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40 章





衛青見霍善確實沒吃撐,便也不再糾結這件事。




倒是劉徹在旁嘲笑道:“去病也不是個能吃的,怎麼養出個小飯桶?”




霍善不滿地糾正劉徹的說法:“我才不是飯桶!”




他一本正經地跟劉徹分辨起來,說是飯桶只裝飯,他還要吃肉、吃菜、吃點心、吃水果,什麼好吃的好喝的他都要嘗一嘗,怎麼能說他是飯桶呢!




劉徹哈哈大笑,只覺這娃兒果然伶俐可愛,光是聽他講話就逗趣極了。




他問道:“要不要在宮裡住幾天?”




霍善道:“我和師父說好了,見過您以後就該回新豐縣去的!”




劉徹心情正好,並不為難他,點著頭說道:“也行,你也




()算是當大官了,都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是該回一趟的。這樣吧,你先回去看看,回來以後再住宮裡來。”




霍去病:“……”




為什麼這人把搶別人家孩子說得這麼理所當然?




霍善對於住哪裡倒沒有太大的執著,開開心心地告別劉徹出宮去了。




出了宮就是滿長安城給熟人送自己帶回來的土特產。




他也不管對方貧富貴賤,只要是熟人他就送,不熟的……壓根就沒想起來。




到第二日一早,霍善又帶著一車車禮物浩浩蕩蕩地往新豐縣方向走,要去見見自己熟悉的鄉親。




二柱他們早就得知霍善要回來,早早就從莊子那邊跑出來爬矮牆上等著,連霍小黑、霍小白都被牽了出來等待三年不見的主人迴歸。




霍善隔得老遠就見到人了,招呼著馬兒跑快一些,一到地方就開開心心地跳下馬,跟同樣跳下矮牆的二柱他們抱在一起。




昔日小夥伴挨個抱了一圈以後,二柱就給霍善起講起自己的新名字,說自己和哥哥現在都不叫大柱二柱了,而是叫趙仁和趙義,都是從先生給的字裡挑的,他們學得最好,挑得最早!




霍善也為他們高興,表示等趙義他們再長大幾歲就跟他出去幹大事。




雖然他自己從小遍地跑,但他也很清楚像他們這個年紀是不適合到處奔波的。




趙義也知道這個道理,點著頭保證自己會繼續好好學習,絕對不會丟了霍善的臉。




趙仁話比較少,只拿出自家養的蜂蜜問霍善要不要嚐嚐。




他們爹現在的養蜂本領已經遠近聞名了,不少外縣的人都想過來跟他們學呢!




霍善聽後倒是有些意動,雖然南方的製糖作坊已經初具規模,但蜂蜜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用蜜來源,而且蜂蠟的用處可不少。




他如今長了幾歲,已經知道世間的收益大多伴隨著風險。養蜂也一樣,吃得了這個苦的人就入行,吃不了這個苦的便別吃這口飯便是。




霍善分了一圈禮物,才把二柱爹找過來商量南下推廣養蜂技術的事。




要是他們一家也跟著去南邊,不僅二柱爹的養蜂本領能發揚光大,他和二柱兄弟倆平時也可以一塊玩啦!




聽霍善這麼一邀請,二柱爹立刻應道:“只要阿善你有需要,我們跟著去哪都行。”




他們夫妻倆比誰都清楚自己如今的好日子是怎麼來的,更清楚自己的孩子跟在霍善身邊以後會有什麼樣的造化!




事情都商量好了,霍善便在自家莊子上閒住了兩天,一天到晚跟昔日小夥伴們捉魚摸蝦或者組團踢球。




直至劉據派人捎口信過來說張騫回來了,他才解除快樂的兒童模式返回長安。




張騫在大漢逼得匈奴退至漠北以後再次自請出使西域,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到現在才回來!




而且這次張騫不是自己回來的,他還帶著烏孫使者一起過來。




劉據在江夏郡那會兒時不時聽霍善念叨幾句張騫,聽聞張騫抵達長安以後便第一時間派人知會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