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48 章

今年春耕,南邊諸郡都已經用上了更適合南方耕作的新犁。對於沒有大片相連田地、更適合小規模種植的南方而言,新犁的適用範圍更廣,也更省牛。




新糧種也正逐步推廣開去,霍善現在不管是吃米粉還是吃薯粉都可以敞開了吃,對他而言著實是個好消息。




更好的消息是,江夏郡這邊的榨油技術有了新突破,豆子榨油效率大大提高。




豆子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口糧用的,但豆子含油量其實很高,而且種豆對於恢復土地肥力有不錯的效果——不僅它特殊的根系本身有固氮作用,榨油後剩下的原料也是極佳的肥料及飼料。




別的作物一般只能連種個一兩年,再種地就要荒了,那有規劃地種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了。尤其是在大豆能高效出油以後,那更是大大地提高了它的經濟效益!




那可是油啊。




多少人做菜根本捨不得放油。




得了這麼個喜訊,江夏郡開始往外採購豆子。這東西不值錢,尤其霍善還和周圍各郡交情頗佳,沒費多少功夫就跟他們簽訂了訂購協議,並且允諾給予他們“豆製品”的優先購買權。




一船船豆子源源不斷地運往江夏郡。




霍善很快就參加了榨油廠的揭幕儀式,對他們江夏郡這項新產業寄予厚望。




有糖有油,不僅他們江夏郡的人日子過得滋潤,江夏郡的牲畜口糧都比別處要好。




田裡的肥料自然更不愁了。




江夏郡採購大豆的消息自然沒瞞過長安那邊,劉徹起初還有點納悶他們採購這些不值錢的玩意做什麼,直至劉據他們的信送到長安才知曉這是又琢磨出了新的榨油技術,豆子出的油能比豬身上還多!




比起一樣接一樣蹦出來的新東西,這改良的豆油榨取技術更為實用,因為國庫現在還囤著不少豆子呢。




當年就可以推廣開。




霍善已經把這種新技術遞了上來,只需要讓少府那邊派人照著琢磨就好。




實在吃不透的話還可以派人去江夏郡現學。




這墨家之學,有用的時候是真的有用。




劉徹心情大好,正好終軍提議說大漢可以以年號來紀年,他便讓人把這件事情拿下去討論。




最終眾朝臣決定以歷年的祥瑞追訂年號。




劉徹登基後的第一階段叫“建元元年”。




隨後是“元光元年”,因為這一年觀測到了奇異的天光;隨後是元朔元年,原因是這一年的朔旦與冬至重疊了;再往後則是元狩元年,這一年劉徹獵取到一頭獨角瑞獸。




至於現在該用什麼年號,依然是投劉徹所好決定下來的:去年有人挖出寶鼎獻給朝廷,所以從去年起就由元狩改為元鼎元年!




而今年自然就是元鼎二年了。




劉徹看了朝臣討論出來的年號,只覺非常滿意,當即決定把這套叫法頒行天下。




也正是這一年起,開始了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歷史。




霍善收到這道詔令的時候,正在府衙挖坑種玉米。




陪著一起挖坑的還有江夏郡底下十幾個縣令,他們現在幹起活來已經很熟練了,而且甘之如飴。




跟著霍善乾點小活,得到的是大政績,是保送晉升的康莊大道,這都是前輩們留給他們的諄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