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88 章

霍善父子倆對禍害趙充國的事達成一致,準備等趙充國要出戰匈奴的時候就送他們貓貓頭帽子。




當天晚上,霍善就和張仲景他們分頭去解決綠霧問題,一般來說能讓當地人愁到普遍焦慮的情況都不簡單。




霍善去的是嬴政那邊,睜開眼他就……到了長城外。




最近長城這邊處於嚴寒狀態,不少民役都凍病了,隨著一場時疫無聲無息蔓延開,一股絕望的氣氛瀰漫在簡陋的駐地之中。




這幾年嬴政也有參考趙充國的軍屯政策以及明朝的開中政策,一面通過軍屯充實邊境人口,一面通過鹽引以及各種優惠待遇招募商人運輸軍糧到各個偏遠地區。




為了響應開中政策,不少商賈自發地花錢募集一些流民在鄰近邊關的各個郡縣開墾民屯,短短六七年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




如此一來,長城邊上各個郡縣倒也不至於荒無人煙,來到這邊修長城的役民想要往家裡傳信都方便了許多。




但這些改變還是抵不過一場時疫的來襲。




時疫也就是傳染病,很容易在人群之中蔓延開,哪怕是到了後世許多人也依然聞疫色變。軍隊以及大規模勞役一旦出現時疫,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由於與咸陽隔得挺遠,嬴政那邊都沒收到消息,當地也就按照過往的時疫應對之法來處理:先把患病者給隔離開。




即使霍善在咸陽掌管了太醫署,開辦了附屬於太醫署的醫學院,邊關這邊卻依然缺醫少藥,附近軍屯的隨隊軍醫已經被抽調過來。




結果他們自己也病倒了。




可見這場時疫來勢洶洶。




霍善了解完情況以後直奔兩個軍醫所在地。




那兩個軍醫顯然是醫學院培養出來的,曾經在咸陽見過霍善。他們看到霍善時先是眼中迸發出希望,接著便滿臉羞慚地起身對霍善說道:“公子,我們沒能解決這次的時疫。”




他們已經很努力地瞭解病因,也在有限的條件下搭配出相對有效的藥方,可惜藥材還是不太夠用,而且他們的身體也沒撐住。




霍善道:“你們已經做得挺好了,先養好病再來幫忙。”他仔細查看過兩軍醫的病情,給他們分別開了藥。




接著他就去給隔離區的患者看診了。




時人會把患惡性疾病以及傳染病的患者趕到統一的“癘所”安置,以免當地發生瘟疫擴散的情況。




如果本身就犯了死罪要處決的則趕到“遷所”等著行刑,這類死刑犯行刑是要單獨處理的,只是處理的方法不太恰當,採取的是淹死和活埋。




這些年霍善也去咸陽的癘所、遷所看診過,癘所大多是些生了病的普通人,霍善對他們遭遇的痛苦十分同情:只是生個病而已,待遇卻與坐牢無異。




只是這也是在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最能降低疾病擴散可能性的手段。




總不能真待在家裡害得一家老小全得病吧?




霍善醫治起這些人來頗為盡心









遷所裡大多是些罪大惡極的犯人,霍善對他們倒沒多少憐憫。




孔夫子說得好,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還是得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現在扶蘇與蕭何編修的新秦律已經寬鬆了許多,能判死罪的大多都是殺人放火奸/淫擄掠之流,依律伏誅就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只是在處置方法上霍善有點異議,不管是淹死還是活埋都不能有效抑制時疫的擴散,最好還是依照律法給他們個痛快,然後一把火將他們的屍首給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