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96 章





回頭就手繪一張鉅細靡遺的泰山輿圖把每個重要象徵點都記錄下來,震驚一下那些沒有見識過真實周禮的大漢周禮專家!




沒機會見識真實周禮、每次被戳穿周禮夢時只能乾巴巴表示“既往不咎”的春秋周禮專家孔丘:“………”




總感覺這小子在罵自己。




所以他為什麼要幫這小子去震懾後世儒家子弟?




大概是經常被董仲舒說“你懂什麼孔子”導致的逆反心理。




孔丘道:“要是你沒爭贏怎麼辦?”




霍善心態極穩:“我一墨家子弟,沒吵贏對我有什麼影響?按照我們墨家的理念,直接連奏樂都不搞了!”




沒錯,春秋儒家和大漢儒家可能會吵到時候要演奏什麼曲目,他們戰國墨家肯定是一腳踢翻桌子表示“這有什麼好吵的,音樂這玩意對提高生產力毫無用處,我的建議是直接取消演奏”。




孔丘:“………”




果然,人無欲則剛,這小子去跟人吵架,鬱悶的肯定是別人。




因為這傢伙純粹就是去湊熱鬧的,無論吵輸吵贏難受的絕對是其他人!




像他這個第一手資料提供者就會難受。




因為要一路尋訪封禪遺蹟,一行人從山腳走到山頂都已經是傍晚了。




霍善在泰山頂上看著又大又圓的落日緩緩往天邊落下去,不由給孔丘他們背起應景的詩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又是著名黨爭受害者(小炮灰)李商隱的詩了。




一個人的詩文大多帶點他本人生平經歷以及時代背景的痕跡,比如李商隱這詩明面上感慨的是眼前的落日,實際上是感慨自己的人生以及整個大唐的未來。




到他們這會兒都已經是晚唐了,即使李商隱沒見真正見到這個龐大帝國的日暮,卻也隱隱感受到時代正在往難以挽回的方向發展。




孔丘咂摸著霍善這兩句話,心中也是感慨萬千,與霍善一同眺望著遠處染紅了滿天雲霞的落日。




是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他沒有機會見識鼎盛時期的周王朝,卻看到了它即將到來的隕落。




聽霍善他們說,大周國祚足有八百年,聽起來那麼地長久。




只可惜他們生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年,沒機會見識那以禮樂治天下的好時代。




有時候孔丘也會想,那樣的時代真的存在過嗎?只是他無法把這個疑問與任何人言說,因為他怕自己構建的美好願景徹底崩塌。




好日子肯定也曾有過的,只是不一定如他想的那般好而已。




後世也沒有他想象中的聖王出現,聽聞距此不遠的大野澤後來變成了梁山泊,不少人在那邊落草為寇,後世還據此寫出一本《水滸傳》,從此世人便把落草為寇稱為“逼上梁山”。




若非那時的世道同樣禮崩樂壞,又怎麼會有人放著好好的良民不當跑去當賊寇?




孔丘長長地嘆息一聲。




道之不行,道之不行啊!!




春溪笛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