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98 章

霍善把這個新道具的介紹發到交流群供群友共享,並表示有人需要用的話以後可以找自己。




於是他收穫了整齊劃一的“不需要”回覆,堪比工作群裡連片的“收到”。




孔丘:“……”




孔丘夸人也是有偏好的,史魚不惜用尸諫也要舉薦的人才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知己好友蘧伯玉。




孔丘周遊列國途徑衛國好幾次都借宿在蘧伯玉家,得到了蘧伯玉的禮遇。




他贊史魚是“直哉如矢”,贊璩伯玉卻是如果國家有道他就出仕,如果國家無道他就“卷而懷之”,頗有用行舍藏的君子之風!




孔丘也覺得這個一次性技能道具出得挺離譜,但凡出個【卷而懷之】呢?




這詞兒的意思是當國君昏庸無道、根本不愛搭理你的時候,你在那裡苦苦等待任用也是白費功夫,不如把自己的理想和才華卷吧卷吧揣懷裡帶走,去找能夠欣賞你、任用你的人。




李白他們說不準用得上。




不過對於後世生於大一統王朝的人來說,估計是沒有另擇明主的機會了,不像他們春秋戰國這會兒可以來個周遊列國、到處求職。




從《論語》到《孟子》,那可都是一篇篇辛酸的求職記錄,他們一次次滿懷希望地出發,又一次次滿懷失望地離開,終究沒有找到能夠實現他們政治理想的“聖王”。




唉!也不知是李白他們這樣沒得選擇好,還是他們這樣有得選卻始終選不對好。




大抵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失落吧。




興許當真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瀟瀟灑灑地“卷而懷之”。




霍善聽了孔丘的介紹,也覺得【卷而懷之】可能更有用。不過人家李白當了一年多的官就被賜金放還了,可見不用這個技能也可以輕鬆跑路。




蘇軾和杜甫更不用說了,每次都能憑本事得罪所有同僚。




看看蘇軾,直接提供了【禍從口出】技能,感覺還怪好用的。




杜甫這廝也不遑多讓,他後來跑去投奔別人,還能在人家的酒宴上發酒瘋說“當年你爹如何如何,他怎麼有你這麼個兒子”,光憑這件事就足以知道他的職場關係會多麼緊張了!




所以說,這些道具他們都用不上,他們環遊半個大唐/大宋的機會都是他們自己積極爭取來的,完全不需要外力輔助!




蘇軾:“……”




杜甫:“……”




怎麼感覺你小子的嘴巴也沒好到哪裡去?




有你這麼當面說人的嗎?真是豈有此理!




閒扯結束,霍善便揣著份圖文並茂的泰山封禪章程去找他爹,問問霍去病他們啥時候再入宮,他已經跟孔丘討論出一份相當完整的封禪方案了!




就連數百年間泰山的變化他們都考慮到了,正好孫思邈最近遊歷到泰山那邊,又給他來了份大漢版的泰山輿圖,詳細到每塊石頭(指有特殊意義的那種)的位置那種!




幾百




年過去後,確實有些坑被人填了、有些石頭被人挖走了,但總的來說問題不大,孔丘把方案調整調整,就成為了極具大漢特色的封禪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