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310 章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蘇軾惦記著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




白居易和元稹,那可是年紀輕輕就約好一起退休的好朋友。




只不過中唐文人相約退休當鄰居,大抵都是成不了的。




譬如柳宗元給劉禹錫寫詩說“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結果貶謫沒幾年,柳宗元就病故在任地柳州了,到死都沒有再見到劉禹錫。




至於約好歲晚青山路,白首期同歸?()?[()”的白居易和元稹,那也是年紀比白居易小許多歲的元稹早一步病逝。




倒是劉禹錫和白居易兩個樂天派晚年偶爾還能湊到了喝個小酒,寫詩說“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他們快七十歲了都還能喝個一斗酒,並且還說好秋天來了再約一回、不醉不歸!




雖說蘇軾也曾辛辣點評過中唐幾個著名詩人,說他們“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但他本人很愛讀白居易他們的詩文,對元稹的到來他也是頗為期待的。




霍善昨天已經替蘇軾“行卷”過了,別看蘇軾寫的詩常被袁枚他們這些傢伙吐槽,實際上他也有一些佳作佳句,要哲理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趣味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至於蘇軾寫的許多詞,白居易他們應當也是會喜歡的,畢竟宋代的很多詞牌名都源自於唐代教坊曲。




要是擱在唐初可能很多人欣賞不來,擱在唐代後期愛喝酒愛聽曲的白居易身上,那壁障相對來說就要小一些。




要知道白居易自己就和劉禹錫一起唱和過《憶江南》。




這曲子又叫《謝秋娘》或者《望江南》,白居易寫出那首“日出江花紅勝火”後一度更名為《江南好》。




蘇軾那首有名的“詩酒趁年華”就是用的這個調,也叫《望江南》。




所以說白居易他們欣賞起蘇軾的詞作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元稹也是跟著白居易積極搞新樂府創作的人,蘇軾來到這裡可真是來對了!




元稹讀過霍善贈予的《東坡集》後確實很欣賞蘇軾的詩文,感覺這人過去籍籍無名著實不應當,今日一下衙便親自來了一趟,準備好好與蘇軾聊聊天兒。




蘇軾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麻溜讓兩個學徒幫忙跑個腿,去買些酒回來給他和元稹暢飲一番。




元稹在同坊住著,便也不講究什麼夜禁不夜禁,與蘇軾坐下開始聊起了《東坡集》,從裡頭的作品聊到整本《東坡集》的裝幀。




事實上蘇軾這《東坡集》用的也不是宋代流行的蝴蝶版,而是明清時期最為流行的線裝版。




書籍裝幀手法這東西一般都是往簡易方便的方向不斷發展的,唐代的人用慣了書卷,用著也不覺得費勁,可要是有更為好用的裝幀辦法,他們顯然也會心動。




能靠詩文成名的人哪有不愛讀書的?是以元稹看到《東坡集》




()便也想學上一手,不管是給自己整理文集還是給前人整理文集都可以用上。




霍善坐在旁邊聽他們你來我往地聊著天,順便觀察觀察元稹的氣色。




元稹今年才五十歲,對於勞苦百姓而言可能算是高壽了,但對於養尊處優的高官而言卻算不了什麼。他要是沒遇到什麼急病,應當也是能活個七老八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