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問天 作品

第26章 製作納米材料(一)

  “現在我們就嘗試在零下10攝氏度,對石墨晶體進行納米級別的分割提取。”董秋弘說完後,就示意楊問天觀看智腦屏幕,而自己則把眼睛靠到掃描隧道顯微鏡的觀察鏡上,並操作起來。楊問天抬起小腦袋,認真地注視著屏幕畫面的變化。

  “現在我們先把顯微鏡的鏡頭探針對準石墨晶體顆粒,再調整焦距,分辨率調整到50微米。”隨著董秋弘調節掃描隧道顯微鏡,智腦屏幕上的畫面不斷改變,由宏觀層次進入微觀層次,“一般情況下,50微米的分辨率就能夠令我們觀察到物質的原子級別的初步情況,觀察物質內部的分子結構。”

  “但是我們實驗的目的是提取納米材料,低於100納米以下的物質才叫納米材料。”智腦屏幕的圖像雖然是同步的,但董秋弘還是讓楊問天靠在觀察鏡進行直觀觀察了一會後,才繼續調整顯微鏡的分辨率,直至顯示出100納米的微觀情況。

  “我們提取納米材料,是靠鏡頭上的納米探針直接進行物質分割及提取的,其過程有點像外科內窺鏡手術,但要求比其還要精細得多。”董秋弘略微講述了一下分割提取材料的動作要領,就再次操作起來,“現在先把石墨晶體顆粒分割成100納米的等分。我們只需要做一個準確的分割示範動作就行了,然後讓智腦根據動作參數進行連續分割。”

  “第一下切割一邊沒有太大難度,關鍵是第二下的切割。”董秋弘一邊通過觀察鏡看著微觀狀態下的石墨晶體情況,一邊右手手動微調鏡頭探針,感覺狀態良好後,才用鏡頭探針做了第一下物質分割動作,馬上又快速地分割了第二次,然後用鏡頭探針對分割出來的物質進行聶取,提取了出來。

  “年紀逐漸老了,這手的靈敏性也有所下降。”董秋弘這次分割提取的是10納米大小的石墨晶體材料,看上去很容易實質上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可是他二十多年來千錘百煉後的結果。旁邊實驗臺上的那臺智腦已經同步記憶了董秋弘的動作參數,董秋弘給那臺智腦下達命令後,該掃描隧道顯微鏡在智腦的操作下進行了連續的分割提取動作,在一毫米的石墨晶體顆粒上連續提取了100份直徑為10納米的石墨晶體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