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問天 作品

第30章 新超導材料

  “好啊,我們現在就馬上玩砌積木的遊戲。”見董秋弘不再追問下去,楊問天又表現得像個乖孩子,麻利地坐回到掃描隧道顯微鏡前,眼睛靠到觀察鏡上,動手操作顯微鏡。

  “在這些圖案中我比較喜歡風車的圖案,先砌一個出來玩玩。”就算是在實驗中,楊問天也是抱著一種遊戲的心態。從掃描隧道顯微鏡的觀察鏡中,楊問天看到由石墨晶體納米材料構成的七巧板的七個組件靜靜地躺在載片上。

  楊問天先把這七個納米迴路組件進行加固處理,每個七巧板納米組件都可以獨自挪動後,才著手把一個個納米組件按照風車的圖案組合起來。

  “外形和剛才展示的圖案基本相似,不過顏色卻不一樣。”董秋弘揹著雙手,注視著智腦屏幕上同步顯示的實驗圖像。當楊問天把那個中間呈正方形孔洞的風車圖案用石墨晶體納米材料拼出來後,董秋弘立即就察覺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在董秋弘的記憶當中,七巧板每個組件都各自顯示出一種顏色,按他自己的初步分析,這估計分別代表著宇宙中的七種物質元素。

  “導師,你就不要要求這麼高了,能拼出來已經很不錯。”楊問天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最後一個鏡頭探針的操縱動作後,他才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楊問天則是以微操作激光武器遠距離攻擊的手指靈活性,來進行這次納米迴路組件的複合構建的。正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微觀狀態下要想準確地把多個納米迴路按照一定標準精確地結合起來,而不差絲毫,這對實驗人員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按照實驗步驟,用微電流對這個複合納米迴路進行導電測試。”為了研究出新的飛船引擎,董秋弘這五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一種超導性能更好更穩定的納米迴路,以此製造出新的納米材料。但物質在微觀狀態下的排列方式有千千萬萬種,要找到最理想的一種組合方式無異於大海撈針。當楊問天把複合納米迴路搭建起來後,董秋弘沒有多思考就指導楊問天做導電測試。

  “哈哈,看來我的心機沒白費,這個風車還真能轉動起來。”楊問天按照導師的提示,對由石墨晶體納米材料構建的風車進行了電流輸送。當微電流擊打在複合納米迴路之中時,風車竟然神奇地緩慢地旋轉起來,楊問天高興得拍起手來。

  “逐漸加大電流,留意觀察其反應。”當看見風車式的複合納米迴路旋轉起來的一幕後,董秋弘的眼光中一下子閃出了興奮的光芒。石墨晶體納米材料本來就是一種優秀的超導材料,以前的實驗證明用其構建的有效的納米迴路,超導的性能及穩定性往往都會有所提高。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鏡頭探針通常就是用0.5納米左右的石墨晶體原子管制造的,由此可見一斑。

  “哈哈,上蒼保佑,神助我也!”隨著楊問天向風車式複合納米迴路傳輸的微電流逐漸加大,風車旋轉的速度也逐漸加快,併產生了一個穩定的電磁場孔洞(風車的中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孔洞),微電流毫無阻滯地從電磁場孔洞通過。見到智腦屏幕上顯示出的超導現象及磁場現象的數據參數,董秋弘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大叫大笑起來,甚至還把楊問天抱起來拋向空中,接住後又抱在懷裡親了幾下,弄得楊問天一面的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