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神秘的 作品

387貴族們的決定

  若要使馬匹在戰場上發揮獨立作用,至少需要擁有一千匹馬。然而,這也許是大多數城邦最堅持的問題。

  考慮到當時技術的侷限性,光是獲得、訓練和維護如此龐大數量的馬匹,就足以讓許多城邦財政破產數次。

  因此,他們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將戰爭的重點放在了步兵的訓練上,幾代人經過不斷的戰鬥和磨練,終於擁有了也許是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步兵。

  他們還學會了通過簡單地用長長的棍棒對準騎兵來應對騎兵。由於地形崎嶇,泰西亞將軍無法簡單地繞過這些固定的長矛,所以正確使用騎兵的戰術在那裡從未得到發展。

  眾所周知,提比亞斯是提索斯的最初起點,並遵循相同的戰術流派,梅內斯搬到山脊的崎嶇地形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敵人最強大的力量——步兵將被迫受制,而自身的劣勢——騎兵也不再是主要因素,因為它本身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然而,如果亞歷山大大帝在場,他肯定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他會讓軍團正面迎戰敵人,然後利用開闊平坦的堤岸,在敵人機翼周圍靈活轉動,進行深度包圍機動,這讓人想起亞歷山大大帝的錘子和鐵砧戰術。

  或者直接正面衝鋒,讓人想起中世紀的騎士。對於他為何如此自信選擇後一種策略,而不擔心馬匹會被步兵的長矛刺穿,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嗯,正如報道所揭示的那樣,珀爾修斯面臨著嚴重的人力短缺,這使得可以合理地推斷他的軍隊可能是由臨時招募的士兵組成。

  這些未經訓練的農民難以抵擋敵人強大的騎兵衝鋒,就像歐洲的農民一樣無法抵禦入侵。

  然而,亞歷山大並不在此處統率軍隊。他已返回到塞薩利,負責處理征服後的政治事務,因為他在那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其中最迫切的是控制所有聚集在那裡的貴族。

  許多人已經在那裡逗留了幾個月,開始頻繁地請求亞歷山大允許他們回家,理由各不相同。

  “我兒子生病了。”

  “我們在這座城市的資金不足。”

  “家中的土地需要打理。”

  “我最喜歡的馬快要離世了。”

  儘管他們都承諾:“帕夏勳爵,只要您召喚,我們就會再次回來。”

  但亞歷山大清楚這並非易事。他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才將這些人集結在一起,他不會再等五個月讓他們重新聚集。因此,他拒絕讓任何人離開,但這也意味著他被禁止離開這座城市。

  這對亞歷山大來說是一種恥辱,因為他渴望親自佔領提比亞斯的首都。因此,被束縛雙腳的亞歷山大決定這次由他的大將梅內斯率先出戰。

  “這對他們將是一次寶貴的經歷。”他試圖安慰自己,認為是時候學會獨立指揮軍隊了。

  畢竟,所有偉大的帝國締造者都有出色的將領,其中最著名的或許是元辛汗的四狗,包括哲別將軍、忽必烈(非忽必烈)、哲勒木和速不臺。

  亞歷山大希望效仿他們,因為儘管他有能力,但一次只能在一個地方指揮一場戰鬥。

  亞歷山大不想成為像拿破崙那樣的獨奏者。

  他與那位人物一樣富有才華,但他並非無懈可擊,不像那些對他進行研究的人所評述的那樣完美。

  許多人認為,若他擁有像自己一樣出色的指揮官,即便處於劣勢,他也能在滑鐵盧獲勝。

  亞歷山大渴望同時開展多場戰役,為此,他需要傑出的將軍。

  因此,在種種不利情況下,亞歷山大決定讓梅內斯積累經驗。

  儘管梅內斯失敗會帶來後果,但機會總伴隨著風險。

  然而,亞歷山大自我安慰,即便最壞的情況下他失敗,至少還能守住塞薩莉。

  只要他能保有這一點,通往提比亞斯的門將永遠向他敞開。

  懷著這樣的信念,亞歷山大向那位人物致意,因為珀爾修斯和梅內斯的再戰即將展開。

  “將軍!我們的偵察兵傳來了消息。敵人已在山脊對面紮下營寨。

  據估計,敵人規模達四萬!”

  這是在黃昏時刻一名軍官給梅內斯帶來的報告。

  “四萬!”這一數字讓他震驚不已。

  “按照亞歷山大的說法,他們不會超過兩萬!”聽到這一估計數字,梅內斯難以置信地嘀咕著,同時慶幸自己的抉擇。

  在平原上以少敵眾的編隊實在太過危險。

  儘管一開始震驚,隨後欣喜,但這個數字對梅內斯來說仍過於巨大。

  他的經驗告訴他,按他所讀報道,珀爾修斯無法聚集超過兩萬人。

  “偵察兵是如何統計人數的?”將軍好奇地詢問。

  “通過計算帳篷數量和點燃的火把數量,”這名軍官迅速回答,雖不確定自己被問如此簡單問題。

  這是標準程序。

  簡單計算帳篷行數再相乘,便可得出估算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