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神秘的 作品

321珀爾修斯vs亞歷山大3

  更何況,與30000人作戰和與32000人作戰,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這其中的風險與回報,亞歷山大必須仔細權衡。

  如果這場戰爭勝利了,那麼亞歷山大確實能夠在這一年結束所有的征戰。但是,真的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點徹底擊敗珀爾修斯嗎?如果珀爾修斯真的在這裡獲得了勝利,那又會怎麼樣呢?

  除非雙方的實力差距極大,否則其實並不會帶來太大的變化。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珀爾修斯能夠為自己爭取到一份更有利的和平條約而已。雖然這對於亞歷山大來說並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但總比徹底失敗要好得多。

  畢竟,他所損失的不僅僅是軍隊的數量,更是那些與他並肩作戰、共同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戰士們。這三萬大軍並不是簡單的徵召兵,而是經過無數次戰鬥洗禮、積累了豐富經驗的精銳之師。如果因為一場賭博而失去他們,對於亞歷山大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因此,在仔細權衡了利弊之後,亞歷山大決定放棄這個冒險的計劃。他轉向赫米克斯,堅定地說道:“不!我不能在這裡拿我的軍隊做賭注。當我們面臨的風險遠遠大於可能獲得的回報時,我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敵人士氣太高昂了,”亞歷山大繼續說道,“每次我們認為他們即將崩潰時,他們都能重新站起來繼續戰鬥。這就是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的原因。”

  亞歷山大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了一絲遺憾和自嘲的笑容。他繼續說道:“這一戰,我們的策略並沒有錯。按照常理來說,任何正規軍的中路防線都應該已經被我們攻破兩次了。但是,這一次他們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和尊嚴而戰,他們的士氣比我們高出了太多。”

  亞歷山大已經很久沒有親眼見證過“士氣”對戰爭的影響如此巨大了。這些提比亞斯人在國王的率領下,似乎決心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們的堅韌和毅力遠超出了亞歷山大的預期。而亞歷山大自己較弱的側翼卻已經崩潰了,這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而他的軍隊卻在這場較量中失敗了。

  回想起過往的戰役,亞歷山大不禁想起了巴德爾戰役中的那場驚心動魄的較量。當時,三百名穆斯林步兵面對著上千名異教徒阿拉伯人的圍攻,人數比例懸殊。然而,穆斯林們卻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連續數小時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衝鋒,最終讓敵人士氣崩潰、潰不成軍。

  那場戰鬥充分展示了毅力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而在這場戰鬥中,亞歷山大也看到了類似的情況。雖然他的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佔有優勢,但卻在士氣和意志上輸給了對方。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一次小股力量憑藉熱情擊敗大股力量的例子。歷史上還有許多類似的戰役,比如著名的溫泉關戰役和瑞士僱傭兵的故事。這些戰役都充分說明了,在戰爭中,除了人數和裝備之外,士氣和意志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些回憶讓亞歷山大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他知道,在這場戰爭中,他不能僅憑藉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來取勝,更需要激發自己軍隊的士氣和意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贏得最終的勝利。

  這,便是常態。若雙方皆持長矛,鋒刃相向,那麼一場血戰便無可避免。那些長達三至五米的長矛,猶如死神的鐮刀,足以將前排的戰士摧毀,將人的血肉之軀化作一串串血淋淋的肉串。試問,哪位統治者會願意讓自己的士兵成為這樣的自殺團體,去為了一場不確定的勝利而獻出生命?

  然而,瑞士僱傭軍,這些被世人稱作瘋狂的混蛋,卻正是這樣一群敢於赴死的勇士。他們無所畏懼,甚至在敵人的長矛即將刺穿自己前排的戰友時,也毫不退縮。他們會將整個戰線變成一片破碎的紙張,只為對敵人做出同樣的殘忍之事。在他們眼中,生命的價值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榮譽與忠誠,那份為了薪水而拼搏的決心。

  當然,這樣的場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儘管這些僱傭兵可能願意為了金錢而犧牲自己的生命,但他們的對手往往並非如此。當瑞士僱傭兵發起衝鋒時,對方往往會選擇逃跑,因為他們深知,即使放下了手中的長矛,這些瘋狂的戰士也不會停下他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