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當皇孫 作品

第183章 兩個夫人(一)

  “皇長孫殿下所用之人,定然不是粗鄙不聞的憨子...”

  說著扭頭看著劉仲質說道:

  “只是令學生詫異的是,皇長孫年紀尚幼,卻能如此重道禮學”

  “如此,江山幸甚,天下幸甚,我等文人幸甚吶...”

  “兩位年兄俱偏頗矣!”最後一名矮胖的學子也有不同的看法:

  “要我說呀,殿下握瑜懷瑾、靈心慧性自是不假,可這後天的培養豈能大意乎?”

  說著衝著劉仲質拱了拱手:

  “依學生看還是與老師這些東宮的師傅們敦敦教導分不開的”

  “不然老師也不會被陛下、太子殿下、皇長孫殿下如此青睞...”

  劉仲質擺擺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等盡忠盡責,分內之事罷了”

  說完他也沒功夫聽幾位學子扯淡,直接掀開朱雄英送的禮盒,看著裡面的文房四寶有些欣喜的點點頭。

  文人對於筆墨的喜愛,絲毫不亞於武將對刀劍的熱衷。

  毛筆整套的九支,是尚好的湖筆,湘妃竹的筆桿,上邊還雕刻了一片竹林。

  從最大支寫對聯的鬥筆到最小支的小楷筆,錯落有致的羅列在盒中。

  而紙是李清照的燕子箋,墨錠是南唐李廷圭的款。

  都是前朝傳家的老物件兒。

  這一套拿出去,如果不是皇家,旁人還真不好收集。

  硯臺就更難得了,是前宋的端硯,黃庭堅的款。

  比起硯臺本身的作用,它更像一個工藝品,古樸大方,閃著烏光,筆舔處浮雕了一直伏臥的駿馬。

  背部刻了四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也是朱雄英對他的期盼。

  “好物件...真是好東西呀...這雕工...”劉仲質顧不得旁邊兒的學子,幾乎要把眼睛塞到硯臺裡。

  雖然窮,但畢竟作為朝廷的大學士,這份眼力還是有的。

  四十多歲的人,高興的像一個孩童一般,一時之間意氣風發:

  “老夫要揮毫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