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原來蔣家父子曾派密使到大陸試探和平相處


  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後,臺海兩岸曾建立了持續四十多年的密使制度,李次白、曹聚仁、沈誠、南懷瑾,這些密使的名字都被銘刻在了兩岸秘密交往的歷史中。他們為兩岸之間的和談穿針引線,傳達心聲,成為潛行在兩岸之間的重要人物。

  在1950年5月初的一天,在臺灣高雄市凱歌歸飯店,老闆李次白接待了三位不速之客。

  他們都是“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的心腹,為首的是蔣經國屬下的廳長鬍偉克。

  許念婉(李次白夫人):胡偉克是他的同期同學,到飯店來找次白,說國家有難,你是黃埔六期的,應該出來擔當一點。你跟陳毅是姻親,你到大陸去。

  1950年的臺灣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共產黨已奪取中國大部分領土。這一年的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將不會使用武裝部隊干預臺灣局勢,也不願捲入中國的內戰,美國不會向在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捐助或顧問。這一聲明被看做是美國對臺灣的“袖手旁觀”政策。國民黨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蔣介石會在此時興起與中共求和的念頭嗎?

  1994年,也就是李次白去世七年後,一本由原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程思遠主編的《中國國民黨百年風雲錄》在大陸出版。厚厚的三大本、兩千多頁,其中有一頁記載了李次白的經歷。

  胡偉克開門見山,講起了形勢:“目前黨國處境非常困難,經國主任既北倚長城,當然更加深感不安,次白兄,令妹是陳毅的大嫂子,這就是請你和共產黨對話的資本,你如能出山,到大陸走一趟,就等於救了我們的性命,不,應該說是整個黨國的命運。”

  李文谷(李次白二兒子):當時由胡偉克出面,還有蔣經國到胡偉克家,我媽媽陪著我爸爸一起到胡偉克家裡。當然,三個人談細節的時候,媽媽是沒有在旁邊聽,整個過程都是在私下進行。

  蔣經國對李次白說:“現在談國共合作,我看希望不大,共產黨席捲大陸,躊躇滿志,你和陳毅是至親,我看可以深談,最低限度,希望不進攻臺灣。”李次白應允之後,蔣經國又說:“這次請你出馬,並非我的意思,而是胡偉克他們三位的設計,以後諸事均直接與胡聯繫。”李次白聽了心中有些犯堵:蔣經國既要國共接觸,又不敢承擔責任。不過他沒有將不滿表露出來。

  還未出發,蔣經國已是要推託責任。李次白此番密使之行不但大陸上吉凶難料,回來臺灣怕也是會被扣上“通敵”的罪名。1950年6月1日,他還是登上了開往香港的輪船,並於幾天後抵達上海。對於這次決定,李次白在1982年的一封家信中說過這樣幾句話:

  多年來同學胡偉克、蔣經國害我,叫我把陳搞過來,許我以財政部。官迷心竅,冒險前往,到而今我落得妻離子散。

  李文吉(李次白小兒子):我母親經常抱著我去找胡偉克要錢,後面還拖了四個。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們開始的時候是坐黃包車去,可能後來沒錢了,就開始走路去。

  與陳毅的會面改變了李次白的一生,但其過程卻十分簡單,當時陪同的還有李次白的妹夫,也就是陳毅的大哥陳孟熙。對於國共和談,陳毅說了這樣一番話:

  國共合作的話題,現在先不提,現在提為時尚早,孟熙兄和次白是要立即進革命大學學習,明天就去,你們的親友們都去,你們把名單開來,我明天就告訴市委統戰部。

  雖然和談的計劃碰了一鼻子灰,但密使任務至此本應功成身退。只是歷史戲劇性的轉折卻將李次白推入了命運的深淵。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迅速進駐臺灣海峽,臺灣重新獲得了美國的援助,藉助第三次世界大戰反攻大陸的夢想似乎又指日可待。胡偉克連忙向李次白髮出急信,指示他“國共合作之事不必說了”,並讓他留守上海見機行事。

  此時距李次白離臺尚不足一個月。這一月之差致使李家三十多年來分隔天涯。

  李文駒(李次白長子):我以為父親是在大陸被害的,後來才知道,父親是被共產黨在青海勞改了。

  1987年,李次白在香港去世,終其一生都未能回到臺灣。

  左派文人曹聚仁成為國共兩岸溝通密使xièwèn.com

  曹聚仁本是中央通訊社的記者,抗戰時因報道臺兒莊大捷和皖南事變一舉成名。1941年,蔣經國主政江西贛南,力邀曹聚仁改版《新贛南報》,並擔任總編輯。儘管與蔣經國有著知遇之交,1949年國民黨敗走臺灣時,曹聚仁還是留在了上海。事實上,曹聚仁與共產黨也頗有交情,抗戰時他經常往來新四軍駐地,不僅採訪過周恩來、陳毅,更是第一個公開報道皖南事變的記者。

  曹雷(曹聚仁長女):1956年,我媽媽曾經接到一封我父親的信,信裡面附了一封給邵力子先生的信,大意說為了兩黨的和好、祖國的統一,願做橋樑前去北京,請邵老向中央轉呈此意。不久邵老回覆一簡函,大意是歡迎他回來。

  1956年的這次北上正是曹聚仁秘密溝通兩岸的開端。曹聚仁抵達北京時,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剛剛開過,共產黨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和平解放臺灣。7月13日到19日的一週內,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三次接見曹聚仁。其中7月16日夜晚周恩來、陳毅在頤和園宴請曹聚仁的情形被以《頤和園一夕談》為名,發表在一個月後的《南洋商報》上,並於多年後編入了曹聚仁的文集《北行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