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薊州兵變:南北派內鬥導致的戚家軍滅亡


  萬曆二十三年的薊州之變,是一場悲劇,至今仍不忍直視。

  眾所周知在大明帝國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的萬曆年間,大明帝國發生過多次兵變,比如杭州兵變(萬曆十年),廣東羅定兵變(萬曆十一年),四川建武兵變(萬曆十四年),江西潯陽兵變(萬曆十五年),甘肅兵變(萬曆十六年),雲南永昌兵變(萬曆十七年),京營譁變(萬曆十九年),薊州兵變(萬曆二十三年)等等,當然這些兵變最終都被明帝國給鎮壓了,今天咱們就來介紹一下發生在萬曆二十三年最重要的薊州兵變

  薊州兵變,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場兵變在明朝歷次兵變中既不是規模最大的,也不是耗時最長的,之所以說這場兵變最重要,是因為兵變的主體士兵比較特殊,因為他們隸屬於一直特殊的部隊——戚家軍!

  “平壤南兵撤回時,以王賞不給鼓譟於石門寨。總兵王保與南兵有小忿,遂以激變聳惑軍門,千三百名保盡誘殺之。”

  這是出自史料《兩朝平攘錄》中的記載,文言文讀起來有些繞口,咱們先解釋一下其中出現的一些名詞

  1、所謂“平壤南兵”就是在不久之前,還在朝鮮平倭戰場叱吒風雲的徵倭浙兵,俗稱戚家軍!

  2、所謂“王賞”就是平壤大捷之後明帝國允諾給援朝將士們的封賞!

  3、所謂“總兵王保”也就是薊州總兵王保,陝西榆林衛人,為什麼要說他的祖籍,因為這個很重要!

  其實薊州兵變的發生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萬曆朝之初就存在的南北之爭。在薊州兵變中顯露的最明顯的就是戚家軍軍內的南北之爭。

  首先我們要了解戚家軍的創建原因和發展歷程。明朝初年,由於時局動盪,東南沿海地區常有倭寇為患,到了明朝中期,倭寇已經成為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