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狸貓換太子的真實故事!


  《狸貓換太子》---一出包公戲,把宋仁宗生母之謎渲染得充滿了奇情異彩,他們悲歡離合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舞臺上震撼人心。

  狸貓換太子

  據說,包公外出巡察,突然,一陣怪風吹落了他的烏紗帽。“咄!咄!咄!好大的膽!”“誰呀?”他的隨從王朝、馬漢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不知道這位鐵面無私的爺爺說的是誰。“與我把它抓來!”包公發話了。他們把眼睛在四周溜了一圈,然後耷拉著腦袋回話:“抓誰呀,相爺?”“落帽風。”“啟稟相爺,這落帽風叫我們怎麼去抓?”包公臉色一沉,一段公案就這樣戲劇性地開場了。

  王朝、馬漢當然是傻了眼。好在是這陣怪風還未停息,包老先生的紗帽依然隨著風勢,滴溜溜地向前滾動,一直滾到了一座破窯門前。

  窯中住著一位老婦,雙目失明,她聽說來的是當朝龍圖閣學士、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時,雙淚直流,悲切切地叫了一聲“包卿”。現在,輪到包公傻眼了,這“包卿”二字,除了皇帝老子,或者皇帝老子的老子之外,豈是這民間的鄉下貧婦叫得的?經過包公細心地詢問、推求,才知道她就是當今天子宋仁宗的母親。

  原來,她曾是宋真宗深宮後院的一名普通李姓宮女。由於受到宋真宗的寵幸,後來被封為才人、婉儀。她懷孕後,曾經又驚又喜,因為“母以子貴”,宋真宗已經二十好幾,雖有三宮六院,但還沒有子嗣,誰要是為他生下一個兒子,豈不是可以平步青雲了麼?

  十月懷胎之後,一個小生命呱呱落地。李婉儀在昏迷中聽到了一陣切切私語,儘管模糊不清,她還是聽到了兩個珍貴的字眼:兒子,兒子,兒子!她懷著幸福的憧憬入睡了。哪知道等待她的將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噩耗呢?

  原來,她的兒子被還沒有生育的劉德妃派人抱走,給她留下了一條被剝了皮的狸貓,等到真宗皇帝興沖沖地前來,看到的卻是非人非獸的血淋淋的一團,而且是死的。

  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由來。

  生下了一頭怪物的李婉儀理所當然地被打入了冷宮,不曾懷孕的劉德妃卻成了這個新生兒——未來的宋仁宗的生母。

  劉德妃當然想殺人滅口,李婉儀在另一位好心宮女的幫助下,逃出了深宮。一位好心的後生把她認做乾孃,她隱姓埋名,和她的乾兒子相依為命,在這破舊的寒窯裡,一住就是整整二十年……

  包公把她帶回京城,設計使仁宗認母,真相大白,壞人受到懲處,可憐的李婉儀後來被封為李宸妃,終於得到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請注意的是,上面說的,僅僅是後人編排的戲劇。

  移花接木借腹胎

  事實上的李宸妃,並沒有母子相認的這種幸運。宋代宮廷流傳的卻是另一則傳說。

  宋真宗最寵愛的妃子是劉德妃。劉德妃從小死去了父親,是舅父母把她撫養成人。長到十五歲時,如花似玉的劉德妃曾以“播鼓”──花哨的擊鼓表演,為表兄的商業招攬顧客。

  這事兒驚動了剛剛成年的太子趙恆,他見她千嬌百媚,便把她納入了王宮。這事兒雖說受到了他父親太宗的訓斥,但幾年之後,趙恆坐了皇位,死去了的父親卻無法阻止他再度把她接入宮廷。劉德妃青雲直上,先封“美人”,再封“婉儀”,再封“德妃”,一切都如願以償。遺憾的只是她膝下沒有子嗣。

  那是個“母以子貴”的時代,郭皇后正好去世,後宮的最高席位──皇后,正等待它的競爭者。誰要是為皇帝老子生下一子,就無異於在這場無言的競爭中拔了頭籌。儘管劉德妃用盡了心計,同皇帝情款意恰,佳期獨佔,但小腹依然平整,喜訊全無。她知道,如果楊淑妃、沈才人一旦佔先,她的皇后夢就將如同肥皂泡一樣,瞬息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