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古代高僧怎麼去賺錢?


  佛門從來不是清淨地,和尚也多是是非人。古代的僧侶們一樣結交權貴,一樣迎來送往,一樣興辦產業。

  僧侶本身是不事生產的食利階層,佛國雖好,然而僧徒們卻畢竟生活在人間。佛教徒要生活,就不能不跟世俗權力發生關係,更不得不在佛言商。

  佛教初傳入,影響力十分有限,自漢至曹魏,很少得名士推崇。佛教在漢代,更多被看作一種神仙方術,而佛教高僧們也乾脆利用占卜和方術,博取統治階級上層的歡心,以此來換取佛教的傳播。

  例如,對佛教在中國傳播有重要影響的高僧佛圖澄,就是以神異之術贏得後趙統治者石勒、石虎的信任,據說他能聞鈴斷事,曾經精確預言後趙和前趙戰爭的勝負。他多次顯露神蹟,一次,佛圖澄與石虎一起坐在襄國(今邢臺)中堂之上,正熱鬧地討論佛法。佛圖澄忽然故弄玄虛:“幽州發生了火災。”隨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噴灑。過了很久,佛圖澄笑著對石虎說:“現在幽州的火災已經救滅了。”

  石虎當然覺得事有蹊蹺,他根本不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驗證。誰知使者回來以後,聲稱:“大火從幽州城城門燒起,火勢猛烈。忽然從南方飄來一片黑雲,繼而天降大雨,將火撲滅。雨中還能聞到酒氣。”這下石虎對佛圖澄徹底信服。

  佛圖澄通過幾次展現這樣的神蹟,令石虎對他頂禮膜拜。

  佛圖澄當時的地位比之今天的僧侶猶有過之,石虎曾經下令稱佛圖澄乃“國之大寶”,考慮到他既不要榮譽爵位,也不要高官,於是讓他穿“阿瑪尼”、開“法拉利”,所謂“衣以綾錦,乘以雕輦”。

  更有甚者,朝會之日佛圖澄升殿。主持朝儀的禮官要高聲喝唱“大和尚至”,所有的官員都要起立以示尊崇。常侍以下的官員要給他抬轎子,太子諸公要攙扶著他。石虎還下詔讓司空每天早晚請安。太子、諸公每五天朝見一次佛圖澄以示皇帝的崇敬之情。

  借用統治者的勢力,佛教得到了飛速發展,光佛圖澄的門徒就將近一萬。他一生走過的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與先矣”,是佛教的大功臣。

  無獨有偶,唐代武則天佞佛,曾經讓高僧神秀坐著轎子上殿,自己親自下拜。看來古代佛教的高僧,比之人間君王,權力也不遑多讓。

  和尚是大地主

  佛教立教之初,崇尚苦修,僧侶們“持缽出丐”,化緣只以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為主,更從來沒有聽說大肆蓄田從事農業經營。佛教日益發展,信徒日眾,上自天子公卿,下自黎庶百姓,佈施的資財早已遠遠超出僧侶日常所需。隨著佛教地位的上升,一些高等僧侶實際上已經成為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