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悲劇愛情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個女兒,是在初唐一貫的開放民風之中成長起來的金枝玉葉。

  她好比一朵初綻的紅豔玫瑰,熱烈奔放,又豔又刺,正合唐太宗的心意,成為他眾多女兒中的最愛。

  將最愛的女兒嫁給誰呢?

  唐太宗把目光對準了凌煙閣大功臣房玄齡的兒子,門當戶對,政治聯姻的因素不消說,只說一點,房玄齡給三個兒子分別取名叫房遺直、房遺愛、房遺則,可見家教是比較嚴厲的,那麼教出的兒子一定品學兼優。

  高陽公主不是有點野嗎?正好,找一位道德楷模感化一下她。

  這樣,高陽公主與房遺愛結婚了。

  然而,房遺愛不合公主的胃口;公主,也不合房遺愛的心意。

  史上記載房遺愛“誕率無學,有武力”,不知道房玄齡是不是對這個二兒子遺愛過多,才不那麼嚴格地要求他。他不愛學習,就讓他玩吧,玩到孔武有力的程度也不錯,如果社會治安不好,還可以增加女人的安全感。

  但是,高陽公主的身份,決定了她是一個很有安全感的女人,老爸就是自己最大的保護傘。而且熱烈狂野的女人,一般不喜歡相同類型的男子,那種文質彬彬的書生類型倒有可能獲得她們的青睞。

  很多人為高陽公主叫屈,說她嫁的不是老公,嫁的是政治和家世。

  其實,換個角度,高陽公主也不是房遺愛所喜歡的類型,但他敢拒絕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他也算得上“逼婚”的受害者。

  一見鍾情小和尚

  十六歲的高陽公主新婚生活很不快樂。

  遊獵成了公主打發時光、排遣心緒的最好方式。早春的三月,公主的領地在長安郊外,那時萬物復甦,草長鶯飛,陽光燦爛,公主面容平靜,竭力用出遊的興奮壓抑著心中的煩憂,夫婿房遺愛則不斷彎弓射獵,不無誇張地顯示武力。然而,公主對這些了無興趣,房遺愛則現出一副無奈而討好的樣子。

  突然之間,一座草屋出現在眾人的視野,帶著好奇和無聊,公主走進了草屋。草屋之中,一位年輕的和尚正在安靜地讀書。

  一位美豔的少婦,雍容而華貴,彷彿美女菩薩從天而降,使得郊外的春光更加明媚。

  想想這位叫做辯機的和尚當時的表情,是一件十分好玩的事情。最初,肯定是猝不及防的驚訝,像閃電般被公主的美驚呆了,如遭電擊,不敢再看第二眼。從未這麼近距離接觸過女人的這個男人,臉上竟然泛起桃花般的羞澀。這種羞澀,以及那雙明澈的眼睛,像春風一樣吹過公主的心,讓她的心也“草長鶯飛”起來。

  《新唐書》上說:“公主與遺愛獵,見(辯機)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有人據這一段文字推想,公主隨丈夫打獵的時候看上了辯機,當場將帳子等床具搬到草屋(寺廟),而她的丈夫則十分識相地退下,不僅恭順地戴了“綠帽子”,還斥退了隨從,主動為老婆“放哨”。

  高陽公主無論如何任性刁蠻,也不會張狂放浪到這種無所顧忌、急不可耐的地步,她與辯機一見鍾情之後,應該還有一個短暫的互相瞭解的過程。

  對高陽公主來說,辯機正合了她十六歲芳心中白馬王子的形象,年輕英俊,更主要的是學識一流,談吐高雅,見識廣博,別有一種脫離凡俗的風流。因為這辯機只比高陽公主大五六歲,十五歲就剃髮出家,是著名法師道嶽的弟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俊朗才子。

  其次,辯機的僧人身份,對頑劣不馴的高陽公主也是一種另類的吸引。看《西遊記》裡的妖精勾引唐僧,唐僧越是一本正經地拒絕,妖精們越是覺得唐僧憨實得可愛,非要把他俘獲不可。高陽公主藐視和尚不近女色的清規戒律,最初,她或許是想在這個帥和尚身上進行獵豔的實驗,看辯機是否能抵抗得住情色誘惑,以驗證自身的魅力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