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孔子老祖一脈因何從宋國遷到魯國?


  春秋初期,宋國一度自居為地區老大,然而一樁連環殺人事件,竟使國內重臣乃至國君都遇害。更令人震驚的是,其中一個原因,竟是孔子祖先的夫人被人惦記上了。

  為什麼這樣呢?這就得從十九年前宋國的國君更替說起。

  那年,宋國的第十三任國君宋宣公快不行了,按理他應該把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可是這位老兄,偏偏記掛著商朝時期兄承弟繼的那一套老傳統,他把國君之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居然還有一套說辭:

  “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

  他弟弟覺得這事有點不靠譜,因為殷商畢竟已經滅亡許多年,過來的傳統未必就可以恢復,況且宋國雖然是殷商後裔,如今卻是周天下的諸侯國,“父死子繼”這個道理說得通,怎麼突然又回到“兄死弟及”殷商那一套老規矩去了呢?

  可是宋宣公不管弟弟的推辭,硬是要把位子相傳,弟弟也只能接受,他便是宋穆公。要說這宋國的皇室血統也真有點君子意味,九年之後當宋穆公病重之際,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國君之位還給哥哥的兒子,他對大司馬孔父嘉說:

  “大哥捨棄自己的兒子,把這個位子讓給我,我這一輩子也不敢忘記啊。你要記住,我死後,千萬一定要立大哥的兒子做國君啊!”

  孔父嘉有點小意見,他說,我的國君啊,你這是何苦呢,大臣們都希望冊立你的兒子啊!

  可畢竟逆違不了國君的意思,孔父嘉最後還是應承下來。於是他做了兩件事,一是把宋穆公的兒子馮打發到鄭國去住著,二便是把宣公的兒子推上了國君的位子。

  這位從叔叔手裡繼承大位的公子,便是此時與鄭國對抗的宋君殤公。

  要說這宋殤公,還真是運氣不佳,他上臺的十年中,基本跟別國打仗居多、但主要就是和鄭國打了十一仗,結果呢?敗多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