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令人瞠目結舌的契丹婚俗


  令人瞠目結舌的契丹婚俗。

  在契丹風俗中,婚俗是比較重要而獨特的一種。遼史中關於“青牛白馬”的傳說,不僅記錄了契丹民族最早的歷史起源,而且反映了契丹民族最初的婚姻狀況。在這個傳說中,契丹人將自己的祖先說成是一位騎白馬的男子和一位乘青牛的女子,相遇後互相愛慕,結為夫妻,生子繁衍,逐漸形成了契丹八部。

  傳說反映出契丹族很早就已開始實行氏族外婚制,即兩個不同世系的氏族之間互相通婚。而這兩個氏族,則分別被神話為以“青牛”和“白馬”為圖騰的世系集團。契丹建國以後,以“青牛”為圖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耶律”氏;以“白馬”為圖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蕭”氏。在經歷了漫長的社會變遷之後,契丹族依然遵循著兩姓互為婚姻的特點。並由於這種習俗,在遼代的契丹社會里,形成了一系列開放多樣、獨特的婚俗現象。

  舅舅可娶外甥女,外孫女敢嫁外祖父

  契丹人的姓氏基本為耶律和蕭兩姓。其中耶律一姓,包括原大賀氏、遙輦氏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家族的世里氏;蕭姓則包括乙室氏、拔里氏和斷腕太后述律平家的述律氏。契丹族的通婚基本都是在這兩個姓氏之間進行的。從阿保機的四世祖薩刺德開始,屬於阿保機家族的耶律一系世里氏和述律(後改為蕭)氏就形成了互相通婚的習俗。

  終遼一代,這兩個家族之間始終都保持著牢固的嫁娶關係,這一方面是因為延續了契丹族兩姓為婚的古老傳統,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契丹王朝創立後,耶律阿保機及其後繼者將這種關係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規定屬於阿保機家族的耶律皇族只能與蕭姓的述律後族相通婚。

  因此,遼代帝王娶後,尤其是娶原配妻子,只能在蕭氏家族範圍內選擇。遼代的九位皇帝,除了世宗耶律阮兩個皇后中的甄氏為漢人以外,皇后的位置一直在蕭氏家族內傳承。到了遼聖、興、道宗時期,這種情況更是達到了巔峰,由於這三個皇帝的皇后均出自述律平父族蕭陶瑰一家,故出現了“一門三後”的說法。

  這種兩姓為婚的制度在中國古代帝王婚姻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後世的滿族與蒙古族聯姻雖然與之有相似之處,但耶律皇族集團與強大的蕭氏後族集團世代聯姻的做法,是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這既是民族發展、社會變遷中對固有傳統婚俗的延續,更是遼代實行皇族與後族共同執政的國策體現。而遼代皇族通過與後族的聯姻,也起到了擴大統治基礎,鞏固政治地位的作用。

  在契丹族內,不僅要執行耶律、蕭兩姓互為婚配的制度,遼朝法律還規定,契丹貴族必須在兩姓之中的兩個高貴家族之間互相通婚,即需門當戶對。開泰八年十月,遼聖宗下詔“橫帳三房不得與卑小帳族為婚”。明文規定契丹貴族不得與平民通婚,如有特殊情況,需皇帝批准方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