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唐的歌壇巨星


  唐朝文化繁榮,除了千年不朽的詩詞文章,音樂方面也大放光彩。詩詞、音樂不分家,唐代唱詩風行,抑揚的音調、和諧的韻轍,把詩詞和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唐詩能夠流傳,離不開音樂;音樂能夠迴響,離不開唐詩。在歷代酷愛音樂的統治者的倡導下,唐詩傳唱成為時尚,涉及面極廣,從宮廷到民間,湧現出了大批通曉音律的樂工、歌手。

  本章主角李龜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龜年兄弟三人,下有兩個弟弟,李彭年、李鶴年。唐玄宗開元年間,音樂盛行,李龜年兄弟因“才學盛名”被召入宮廷,成為專職樂工。玄宗多才多藝,能作曲,會演奏,而且注重教授音樂,其內廷梨園和宮外梨園便是培養選拔音樂人才的教育機構。楊貴妃精通音律,擅長歌舞,並善彈琵琶,與玄宗成為樂壇伉儷。在這種環境中,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成為梨園弟子的頭面人物。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

  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李龜年又甦醒過來,最終鬱郁而死。

  天寶初年,花開時節,沉香亭畔的各色牡丹爭奇鬥豔,惹得玄宗、貴妃前來觀賞。良辰美景,佳人相伴,玄宗一時興起,讓李龜年就此情此景,激情演唱。李龜年心裡挑選了一支曲子,剛要放歌,玄宗喊停,“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