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被滅十族的呂留良是何人?


  呂留良是誰?他是明末清朝時期,面對國破,親人被清軍斬殺而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憤慨之情的文學家,也正是因為這一層原因,他是一個傑出的反清志士。也因此,他間接翻案了,成就了千古冤案——呂留良案。

  那麼,呂留良案被滅十族又是什麼情況呢?

  呂留良是誰?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字莊生、又名光綸,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削髮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

  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鴻博之徵,後剪髮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呂留良著述多毀,現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莊詩存》。

  他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人物,出生在浙江嘉興桐鄉的一個仕宦家庭。因為有這個家庭背景,呂留良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雖然他是遺腹子,但是呂留良天資聰穎,看書看三遍就能夠把看到的東西全部記住,因此,他在不同的學術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除了博學外,還多藝,多種技藝樣樣精通。

  因著這些本領,呂留良就會將很多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心情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清軍攻入浙江,呂留良就和自己的侄子一起通過散盡家財來募捐勇士和自己一起抵抗清兵的入侵,最終兵敗,而與一起作戰的侄子也被清兵殺死。

  國仇家恨,如何讓一個有忠義氣節之學者為清朝所服務,就出現了憤然拒仕為僧的情況,從此隱居山林,開始了自己的講學生涯,宣揚自己的思想。面對清朝的日益穩固,呂留良憤世嫉俗之心愈重,就有了很多關於牴觸反抗清朝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