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一個民族的悲哀


  至今,在德國很少有人會提起“嬰兒師”這個名字,他是二戰後期納粹希特勒派遣到戰場上的一支震驚世界的陸軍少年師。其作戰之勇猛、傷亡之慘重、結局之淒涼,在孩子兵參與戰爭的歷史上絕無僅有。後來,由於德國人認為讓未成年人去為一個已經註定失敗的戰爭去送死是民族的恥辱,因此無人去提及這段歷史,這個“嬰兒師”也變得鮮為人知。

  德國納粹“嬰兒師”的建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剛結束,德國黨衛軍徵兵局局長貝格和帝國青年局協商,要成立一支由1926年出生的自願者組成的精銳部隊。也就是說,只要在1943年內達到17歲者即可。此前德國徵召兵源的最低年齡限是18歲。戰爭打到現在,生產戰爭物資的任務落在了後方的婦女和老人身上,而在兵力補充方面,如果不降低法定的徵兵最低年齡,德國就沒有了後續兵源,於是16到17歲之間的“孩子兵”披掛上陣了。相應的,加入黨衛軍的身高條件也為之放寬,由原來規定的1.78米下降為1.70米。帝國青年局局長阿克斯曼明確表示:“不需要家長的認可。”

  這一年,黨衛軍共徵召了35,000名這樣的小兵,其中大部份人被運送到比利時完成了少年師的建制。這就是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叫“希特勒少年師”。因為這些小兵尚未成年,需要按照從事重體力工作的兵種的標準供應營養,他們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到3.5公升的鮮牛奶,發給成年軍人的香菸和菸葉,在孩子兵這裡變成了糖果和巧克力,這個規定一直執行到1944年3月16日,以後孩子兵們就可以抽菸了,並且他們軍隊上的標誌是一支奶瓶,“嬰兒師”由此得名。

  在訓練少年師的時候,黨衛軍總結了“一戰”時因為德國軍人缺乏“世界眼光”而導致作戰目的不明確的問題,因此每週提出一個政治題目讓小兵們學習討論,“德國需要生存空間”的理論就是學習任務之一。

  1943年7月,希姆萊在向希特勒彙報孩子兵的訓練和作戰情況時說:“少年師比成年的軍人更狂熱和忠誠,是出色的作戰師。”希特勒聽後異常興奮地說:“少年軍人能和成年軍人一樣作戰,敵人要舔自己的傷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