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歷史上王重陽和全真七子的真實面目


  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雖然也文武雙全,但武功是不是真的天下第一卻很難說。不過就憑他所創立的全真教,在道教的歷史上,王重陽這個名字就不能被忽視。王重陽這個名字,現在知名度極高,不過這主要得益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但凡讀過金庸武俠的,誰不知道華山論劍中技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陽。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雖然也文武雙全,但武功是不是真的天下第一卻很難說。不過就憑他所創立的全真教,在道教的歷史上,王重陽這個名字就不能被忽視。

  王重陽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原名王嚞(相當於吉字),又名中孚,大概是出於《易經》上的話:“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王重陽還有一堆其他的別名:字允卿,後易名為德威,字世雄、知明等等,號重陽子。好在王重陽當年沒有現在這樣的人事檔案表,不然我們要懷疑這許多的名號在“曾用名”那一欄中哪裡寫得開。

  王重陽是陝西咸陽劉蔣村人,雖然地處偏僻鄉村,但王重陽家裡是非常富有的,他也非常的聰明,於是少年的王重陽就刻苦攻讀詩書,從前面我們引過的王重陽的詩來看,王重陽的文才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王重陽初出茅廬的應試卻並不是很光彩,第一,他參加的是金人扶植的偽齊政權組織的考試,第二,還名落孫山,沒有考中。當然,這也不能說明王重陽的水平不行,科舉腐敗,自古有之,何況偽齊那樣的破爛政權。

  王重陽可能也氣得不行,心想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章再好,他說不好,你就沒有什麼辦法。乾脆就棄文習武,改應武舉——我把他們都打趴下,不能還算趴在地上的第一吧?所以到了金熙宗天眷初年再應武舉時,就中了甲科。但當時金人的政權,肯定覺得漢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是讓王重陽做了個徵酒稅的小吏。王重陽覺得很窩囊,於是也不好好安心於本職工作,經常縱酒狂放。雖然王重陽對金人並無太多的好感,但王重陽也並非像《神鵰俠侶》中寫的那樣,是個類似於辛棄疾一樣早年曾組織義軍堅持抗金的失敗英雄。

  王重陽四十八歲這年,正在戶縣甘河鎮當監酒稅的小官,閒著無聊就去酒館飲酒,突然遇到兩個形貌氣質都很奇異的人在街上行走,素有慧根的王重陽,立刻意識到他們定是非凡之人。於是他跟在後面,來到僻靜之處向他們請教,得到道家修仙秘訣。據說這兩個仙人,便是八仙之一的漢鍾離和呂岩。

  此後,本來就狂放無羈的王重陽瘋得更厲害了,索性棄官辭職,拋家棄子,在甘河鎮的南時村挖了一個土坑住下,名之為活死人墓——不像《神鵰俠侶》中寫的那樣是一個規模宏大、佈置重重機關的軍用地下倉庫,充其量也就是個地窖。王重陽自稱為“王害風”(神經病的意思),並在墓外放上“王害風之靈位”的牌位。其實,王重陽大概是躲在裡面專心修煉內功吧。就這樣過了三年多,王重陽突然放火燒掉了活死人墓邊的草屋,附近的老鄉心腸還挺好,看到著火了,還都挑著水桶來救火,但是王重陽卻哈哈大笑,在火邊狂歌亂舞。然後,王重陽就提著一個鐵罐走了,如果是拍電視劇的話,恐怕要用特寫的鏡頭關注一下王重陽映著熊熊火光遠走的背影,可惜,當時鄉里的村農,恐怕大多數都在想,王瘋子終於走了,這下倒清淨了。

  王重陽燒掉了自己的草廬後,就化緣乞食,雲遊四方。看來是“人挪活,樹挪死”,一來王重陽此時功夫可能已頗有進境,再者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人們對於陌生人總是要有些神秘感的,所以王重陽來到山東後,一下子就聲名遠播,收下了不少弟子。

  馬鈺家中非常富,有“馬半州”之稱,雖然稱不上“富可敵國”這四字,但也是非常有錢了。馬鈺見到王重陽後,感覺他就非尋常人物,於是就留他在家中住,不時向他請教清修之道。王重陽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大大不同,那些道士們照常吃酒吃肉,娶妻生子,和俗人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到畫符捉鬼的時候,才穿上行頭裝模作樣一番。而全真派類似於佛教中的苦修行徑,要求拋棄產業,割斷愛慾,才能修成大道。馬鈺要是個光棍漢子,典型的無產階級,那倒好說了,但他有妻有子,有那麼多的家產,一時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不過這時候,四面八方不少慕名而來的人都來拜王重陽為師,像棲霞的丘處機,是個父母雙亡的孤兒,首先來拜見王重陽,一番長談後,丘處機五體投地,誠心拜在王重陽的門下。

  對馬鈺和其妻孫不二觸動更大的是譚處端的到來,譚處端當時患有“風疾”——也就是半身不遂,四肢難以動彈,據說是因為他喝醉了酒睡在雪裡睡出來的毛病(看來譚峭那樣雪中睡臥的行為可是不宜胡亂模仿的),到處求醫也不見好轉。王重陽讓他抱住自己的腳,譚處端頓時感到如坐在火盆裡一般,渾身大汗淋漓——這大概是王重陽用精深的內功為他治病吧?次日早晨起床後,王重陽又將自己的洗臉水讓譚處端接著洗。譚處端一洗之後,比任何高級化妝品都管用,病容痼疾一洗而盡,康復如常。譚處端算是服了,知道王重陽真的是得道高人,於是他也誠心拜王重陽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