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抱著皇帝投河自盡 為什麼還被稱作是民族英雄


  歷史上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下場皆不一,有皇帝自殺、有皇帝被殺、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厚仁德,往往封俘虜皇帝個小官、有皇帝逃亡,最終去向不明……

  在眾多的亡國之君結局中還有另外一種,便是被大臣抱著投海自盡,而這位大臣成了民族英雄,此事為何呢?

  這位民族英雄是南宋抗元名臣陸秀夫。南宋小朝廷的宰相,一生致力於抗元。

  在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他把家遷到了鎮江這個地區了。在陸秀夫年齡稍微大了一點的時候,就跟著他鄉里的兩個先生學習,當時教書的先生他的學生有一百餘人,但是卻誇陸秀夫不一樣。在一二六零年的時候,陸秀夫就考上了進士,當時在李庭芝鎮守淮南的時候,就聽說了陸秀夫的名聲,於是就把他叫到自己的府中,讓他在自己府中當客卿。陸秀夫非常的清麗,在當時有知識的人中確實很少有人能夠趕得上他。而且陸秀夫的性格非常的沉穩而且安靜,當幕僚們一起去官署請見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交談玩樂,只有陸秀夫坐在一旁默默不語。而且在舉行宴會的時候,陸秀夫也是坐的非常的端正,很少和別人說話。而且交代他去做的事情,陸秀夫總是完成的非常的好,而在當時,陸秀夫也非常受到李庭芝的器重。在陸秀夫到李庭芝府中之後,李庭芝有過三次調動官職,但是都沒有讓陸秀夫離開他。

  在一二七四年的時候,李庭芝被派到了淮東地區當制置使,李庭芝被派過去之後,就把陸秀夫提升到了參議官。在一二七五年,因為邊防要被攻破了,所以當時很多幕僚都逃走了,當時留下的就只有以陸秀夫為首的幾個人。這時候李庭芝就向南宋的朝堂推薦陸秀夫,所以陸秀夫就被任命為了司農寺的丞相,並且還繼續升職,一直到了最後成為了宗正少卿。在一二七六年的正月份,陸秀夫被派到去邊境去和元朝談和談的條件,但是走到一半元朝就返回了,所以就沒有去成。

  當時二王到達了溫州了,所以陸秀夫就和蘇劉義就去追隨去了,並且在途中還派人去把陳宜中和張世傑給召了回來,和他們一起擁立益王。再後來陸秀夫被晉升為端明殿的學士。因為陸秀夫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呆在軍隊中的,所以就對軍中的事務非常的瞭解,於是陳宜中有軍中的事情就會向陸秀夫請教,然後再去辦理。當時陸秀夫也把自己知道的都向陳宜中說,但是因為有一次因為一些事情陸秀夫和陳宜中產生了矛盾,所以陳宜中就暗中讓人去彈劾陸秀夫並且還要把他罷免了。這件事被張世傑知道了,於是就訓斥了陳宜中,陳宜中聽到後心中非常的惶恐,所以就急忙把陸秀夫給叫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