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清朝最後的太監總管晚年靠賣煎餅果子為生


  太監製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下的一個畸形產物,這一制度伴隨著我國古代歷史延續了幾千年,成了古代皇室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清朝宮廷太監最多時能達到4000多人。其實、太監在古代社會已然成為一種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正當職業,甚至對於很多家庭貧困的普通人家來說它成了出人頭地的唯一渠道。

  當清朝統治走向末路之時,紫禁城內數量龐大的太監的遣散問題成了宣統帝溥儀必須要擺上日程的事情,或許對於溥儀來說,遣散這些太監並不是難事,他下令每個太監發放三塊到五塊不等的遣散費讓他們離開皇宮就是。但是對於這些太監們來說,被遣散事小,遣散出宮之後的去向卻成了他們最大的困擾。

  據清末太監的回憶錄記載,清朝末年的太監們被遣散出宮之後的命運無外乎三種,第一類太監,他們在宮內身份低下,工資拿的少,而且年齡也大了,出宮之後既無積蓄,也無親人,只能流浪街頭最後被凍死餓死。

  第二類太監,也是大多數,在出宮之前交過會費,出宮之後就去了設在寺廟的養老院,後半生至少能吃飽穿暖。

  第三類,也是少數,這類太監在宮內多有官職,積蓄不少,被遣散之後回家鄉廣置田宅,有的甚至還廣納妻妾,生活過的有滋有味,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太監就是清朝最後一個太監總管小德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