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禪讓制是好是壞?


  在漫長的帝王時代,史官們喜歡將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吹捧得無比高尚,殊不知它只是宮斗的“遮羞布”而已,充滿赤裸裸的謊言,遠沒有想象中那般溫情脈脈。其實,關於“禪讓”的真實面目,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荀況、韓非等人看穿,其中韓非論述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見《韓非子·說難》),真可謂一語中的!

  堯將帝位“禪讓”給舜

  不過歷史上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卻偏偏相信堯帝禪位給舜帝、舜帝禪位給大禹不僅確有其事,而且他們這樣做也的確是出於真心,是一種大公無私、道德高尚的體現,值得後世稱頌。持這種觀點的人中,便包括戰國中期的燕王姬噲(燕王噲),而且他還真的效仿堯舜二帝,將王位主動讓給宰相子之。那麼,燕王噲最終的結局如何?他是否如願以償地獲得“堯舜之君”的稱號?

  燕王噲是燕易王之子,燕國第38任國君姬噲,於周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繼位,在位6年時間,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作為。不過,燕王噲雖然是個平庸的君主,但很沒有自知之明,因為看了幾部頌揚堯舜二帝賢明、萬民歸心的書籍,便羨慕的不得了,一心想要效仿他們,做名垂千古的聖主明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燕王噲便將謀士鹿毛壽召來,向他請教辦法。

  燕王噲聽從鹿毛壽的建議,禪位給子之

  此時,國相姬子之執掌燕國的朝政,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開始滋生出篡奪王位之心,而鹿毛壽為求取富貴,已在暗中投靠在他的門下。所以等到國王向他徵詢意見時,鹿毛壽便按照子之的授意,建議燕王噲效仿堯帝、舜帝,把王位禪讓給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