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魯迅鮮為人知的一段溫柔情


  1925年3月11日,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名義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魯迅當日即回覆,並以“比直呼其名略勝一籌”的“廣平兄”相稱。那一年,魯迅44歲,比許廣平大17歲。

  他們的通信後來結集為《兩地書》出版,魯迅在該書序言中說:他們之間的書信裡,“既沒有死呀活呀的熱情,也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特別是魯迅,直至1927年初,在給許廣平寫信時抬頭仍是“廣平兄”,而許廣平則早已以“我親愛的老師”相稱了。

  在許多人眼中,魯迅根本不懂浪漫,毫無柔情可言,其實不然,有一種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潤於細節中。

  1926年3月6日,魯迅日記記載:“夜為害馬剪去鬃毛。”“害馬”,是魯迅對許廣平親暱的戲稱。在女師大風潮中,許廣平等6名學生被校方開除,佈告“即令出校,以免害群”,故有此一說。“剪去鬃毛”,也許是替她修剪秀髮,也許是隱含深意吧。此事表明,兩人感情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已親密無間。

  同年9月,魯迅南下赴廈門大學任教,許廣平則去了廣州,兩人約定各自奮鬥兩年之後再相聚。思念總是痛苦的,有時卻也是浪漫的。魯迅平素為人冷峻而嚴肅,但這個時期,他的許多言行卻呈現出匪夷所思的另一面。

  那時的廈大如同僻處荒島四無人煙,魯迅每天都要去郵政代辦所看看有沒有廣州來信,他暗自數過,從住處至郵政所的距離大約80步。郵政所內外各有一個郵筒,有一次他半夜去給許廣平寄信,把信投在外面的郵筒裡,回來後想起郵政所的夥計是新換的,而且滿臉呆氣,便不放心,第二天又寫了一封信,投到所內的郵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