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傳染病竟能改變歷史


  傳染病足可亡國

  熟悉歐洲史的人大概會發現這樣一個巧合:中世紀那段歷史剛好開始於,也剛好結束於歐洲歷史上僅有的兩次鼠疫大流行。不管是被稱作“查士丁尼鼠疫”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還是被稱作“黑死病”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都“消滅”了很大比例的歐洲人口,深刻地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秩序、人口結構、政治格局和人文環境。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李玉尚為歷史系專門史碩士研究生開了一門《中國疾病史》的選修課程,並有“傳染病改變歷史”這樣的判斷。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玉尚說:“其實早在1955年,我國醫史學家範行準就在《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中提醒人們注意傳染病在改變歷史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傳染病足可亡國,羅馬亡於瘧疾,埃及亡於血吸蟲病,中國也有金、明兩個朝代亡於鼠疫。’”

  的確,在傳染病大規模暴發的初期,事態的不確定性往往會加深人的危機感和恐懼感,從而刺激、誘導民眾的集體行為,進而引發一定程度的社會失序。正如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一書中所說,任何起因不明、治療無效的疾病,就容易為某種隱喻所覆蓋,並賦予社會以某種象徵與暗示。

  而人們最初面對突然來襲的sArs時,也經歷了謠言四起,瘋搶白醋、板藍根的階段。只是現代社會醫療體系的完善和資訊的發達避免了由大規模傳染病暴發而引發的大規模價值崩潰、道德失序和社會動亂。

  除此以外,傳染病不僅在歷史上的鼎革之際扮演重要角色,也深刻影響了社會的其他方面。

  19世紀中期,英國在遭受霍亂襲擊後,便在各大城市開始著手建設清潔的衛生體系。而隨著公共衛生法的實施,英國城鎮的衛生環境大為改善,傳染病對英國社會的威脅也大為降低,而這也使得霍亂有了“偉大的環境衛生改革者”的稱號。

  疫病的預防和控制

  除了sArs,中國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大規模暴發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