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白居易為什麼37歲才成親?


  白居易祖籍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鄭,11歲時因射避家鄉戰亂,舉家遷至徐州符離。在這裡,白居易與湘靈相識。湘靈是一個比白居易小4歲的鄰家女子,她活潑可愛,成為白居易青梅竹馬的夥伴,也在他心中種下刻骨難忘的相思。可惜幾個月後,白居易再次避難前往越中,直到19歲時才再次來到符離,與15歲的湘靈開始了初戀。

  白居易曾在詩歌中這樣讚美15歲的湘靈:“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鄰女》)此外,白居易還有不少描繪自己與湘靈愛戀的詩:“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杆獨自愁。”(《寄湘靈》)“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寒閨夜》)

  可是,白居易的母親嫌棄湘靈出身寒微,堅決不能接受他們之間的愛情。為此,白居易堅持不肯結婚,要等待母親的回心轉意,這一等就是8年(“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但封建門第觀念的阻隔,讓一對有情人始終不能夠在一起。白居易把這種痛苦寫進自己的詩中:“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長相思》)

  貞元十六年,29歲的白居易考上進士後,回符離住了近10個月,借考中後的喜慶再次向母親提出與湘靈結婚要求,但卻再次被封建門第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無奈,便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離家,再次赴京參加吏部的選官考試。此後白居易又為湘靈而作詩:《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感秋寄遠》等。然而母親卻頑固地堅持自己的封建觀念,不許他和湘靈見面,也不允許再提起湘靈。不能與有情人結成眷屬,白居易便堅拒婚姻。一直到37歲,在母親的以死相逼之下,白居易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然而,湘靈的形象一直未能在白居易心中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