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


  在看秦末漢初的歷史時,經常會看到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甚至在秦朝一統六國,達到鼎盛時,這句話仍然存在。

  據《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在秦朝末年這一歷史階段,陳勝吳廣已經起義,項梁也率軍反秦,范增前去拜見項梁,說了以上的話。

  那麼,三戶是哪三戶?目前有多種說法。

  1、指的是地名,也即楚國初期宗廟所在地三戶城。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楚國是和秦國、齊國、晉國等強國相提並論的強國,在疆域上,巔峰時期的楚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不過,對於剛剛分封后的楚國,不過是五十里範圍的一個小國。

  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三戶在丹水之北的古商密,那裡有楚人三王之族的廟堂,故名三戶。早在西周時期,從鬻熊至熊繹歷代居丹陽後,丹陽就成為楚人立國後的中心城市。

  在此基礎上,三戶所在的丹陽也是楚國早期的都城所在地。由此,“三戶”作為楚國初期宗廟的所在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三戶可以用來指代楚國,以此號召原先的楚國百姓。

  2、指楚國三大姓氏或者三大氏族,也即屈、景、昭。在春秋戰國等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就屈、景、昭這三大氏族來說,皆為“羋”姓。而就楚國的國君來說,則是羋姓、熊氏。

  根據《史記》、《春秋》、《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屈、景、昭三族分別源自楚武王、楚平王、楚昭王。

  其中,就大家非常熟悉的屈原來說,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對於屈原所在的屈氏,以及景氏、昭氏,是楚國的三大家族,掌握了楚國的大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楚國被秦始皇消滅之後,屈、景、昭三族依然是地方豪族。並且,作為楚國王室的後人,屈、景、昭三族自然成為反秦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劉邦、項羽等諸侯起義的過程中,屈、景、昭三戶也參與其中。

  3、只是一個虛指。也就是說三戶並不一定就是實指只剩3戶人家,而是虛指剩下很少很少的人。就楚國來說,因為被秦國所滅,加上戰國時期和秦國之間的長期戰爭,促使二者存在非常深的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