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讀《通鑑》,知歷史。漢高祖劉邦,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皇帝之一。在很多後世學者看來,劉邦可謂是刻薄寡恩,忘恩負義的代表。韓信、彭越、英布等功臣,為了劉邦的天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這些功臣卻都為劉邦所誅殺。“飛鳥盡,良弓藏”,劉邦自此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受盡了後人的唾罵。

  那麼,劉邦真的如後世所說,是這麼的刻薄與狹隘嗎?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一個人死前所發表的言論,最能展現一個人的人品。那麼,劉邦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呢?

  公元前196年10月,劉邦率軍親自征討反叛的淮南王英布,並將之臨陣誅殺。為了擊敗這位反王,劉邦像往常一樣親臨前線,並不幸被射了了一箭。此時的劉邦,已經是年近70的老人,年老體衰再加之舟車勞頓,致使他的病變得越來越嚴重。

  從當年10月到公元前195年3月,劉邦所受的箭傷不斷反覆,已經到了全面感染的地步。他每天發著高燒,眼看就要不行了。就在這時,呂后不知從哪為劉邦找了個神醫。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對於劉邦的病,這位神醫還是很有把握的。他對劉邦說:

  “疾可治。”

  按理說,求生欲是每個人類的本能。當時的劉邦就像一個即將溺水的人,按理說絕不會放過水裡漂浮的每一個救生圈,甚至一塊爛木頭。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劉邦的表現卻相當驚人:

  “於是上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簡單翻譯來就是,劉邦不僅沒有讓醫生治療自己,反而將他大罵一頓,說:“我本是布衣,手提三尺劍攻取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我的命是天給的,即使扁鵲在,也治不了我?”

  不讓治療,還罵人。按照現在的標準,劉邦可以妥妥得判定為醫鬧。要知道在當時,這位神醫或許是唯一能救他的人。然而劉邦將醫生罵跑後,卻做了個匪夷所思的舉動:

  “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

  也就是說,劉邦在罵完後,反而給了醫生五十斤黃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那麼,劉邦為何要痛罵醫生,又為何要給醫生錢呢?對此,明代學者王夫之認為,這正是劉邦寬宏大度的地方。

  他之所以會罵醫生,不接受他的治療,是因為劉邦自知自己的狀態已經相當兇險。雖然存在治癒的可能,但病告不治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如今神醫拍著胸脯說可以治,如果到時候治不了,兇殘的呂后豈能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