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賈誼為何不被漢文帝重用?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尤其是當代的中國高中生們,此句都是必須背誦與默寫的。這句出自於唐代王勃的那篇《滕王閣序》。王勃是十分有才華的一個人,六歲就能寫文章,十六歲及第,因《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王勃以賈誼自比,也是十分恰當的。賈誼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而這句話講的是,賈誼才華橫溢,卻因遭群臣嫉妒,被貶到長沙,即使是漢文帝這樣明君,也沒辦法任用他。

  那為什麼“聖主”沒辦法用賈誼呢?歷史上有許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蘇軾在《賈誼論》中認為賈誼因為不能“有所待”、“有所忍”,才不受重用。在蘇軾看來有才華的人很多,但能把自己才華發揮出來的人卻很少。所以蘇軾據此提出了:“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一個人想要成就自我,需要“待”、“忍”,以等到最好的時機。

  蘇軾所說的原因是賈誼不受重用的主觀原因,那麼還有其他什麼緣故呢?

  在我看來,賈誼不受重用的客觀原因,就是他那篇流傳千古的《治安策》。賈誼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這個措施是針對西漢初年,諸侯國勢力強大中央政府弱小的情況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