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曾國藩的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著名的晚清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軍事家。他沒有潘安的美貌,也沒有諸葛亮能把同時期的眾多英雄將才玩轉於手心的才能,甚至他年輕的時候還特別的“愚笨”,那為何他還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能受後人極力的追捧呢?我們不妨從曾國藩的人生六戒來看他的品性修行。

  《六戒》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這句話通俗的解釋是一直有能夠獲利的事情不要一直做下去,大家都爭相搶奪的地方就不要去湊熱鬧。這就是“利”與“貪”,第一句是告誡我們在明面上一直有利可圖的事情,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大家都知道月滿則虧的道理,沒有一勞永逸。後半句意在“貪”,就因為是有利可圖的地,大家才會去貪心的爭搶,殊不知這種即使真的有利可圖,大家都去搶的話,等得到手了也是薄利。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多為社會做貢獻才是硬道理。

  《六戒》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對方的一個小缺點而忽略了他的大優點,不要因為跟對方有一點點小過節就忘記了他以前對自己的大恩德。

  古人也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能因為別人的一個小問題,就認為這個人就說不好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美”,只有善於去發現美,忽略一些別人的小缺點,這樣這個世界在你眼裡都是美好的。

  小學生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都覺得孔融是個很有孝心和禮儀的人,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孔融在當官之後被捕入獄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收取不義之財。我們不可否認孔融最後的結局是令人不齒的,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孔融讓梨這件事是他留給我們的一種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