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三國時期邊境遊牧民族的發展詳情解說(二)


  三國時代,進入我們視野的,反而是規模並不算很大的烏桓,不僅鬧得很歡,東部的烏桓還成立了“三郡烏桓合眾國”。

  但很遺憾,一個的浪漫的人在一個更浪漫的人的慫恿下,在那個大冷天搞了一次浪漫主義拉練。

  第一任鮮卑聯總統檀石槐先生死後三年,黃天當立的天公將軍張角張教主拉開了全國大亂的帷幕,沉寂了15年的大西北風雲再起,西北獨特性質的羌亂重燃烽煙,邊章、韓遂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中平二年(185年),隴西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靈帝命皇甫嵩出兵,同時以張溫為車騎將軍,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至關內與涼州叛軍交戰。

  結果因為待遇問題和矛盾積累,烏桓騎兵全都跑了。(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

  上文引的是《後漢書劉虞傳》,實際上,袁宏後來在《後漢紀》中給出的史料對原因描寫更為詳細:跟人家羌氐造反是一個原因,咱大漢把人家烏桓薅成葛優了。

  張純勸張舉造反時指出:烏桓歸附東漢後,作為僱傭兵已經給人家薅羊毛薅急眼了,內部的反漢浪潮積累已經快爆破了,非常值得利用!(烏桓數被徵發,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願作亂。國家作事如此,漢祚衰亡之徵,天下反覆,率監子故)

  這次的烏桓叛逃看上去其實不叫個啥,但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講,卻可以說是三國初期的一個關鍵性大事件。

  因為率領這三千突騎的人,叫公孫瓚。(光和中,涼州賊起,發幽州突騎三千人,假瓚都督行事傳,使將之)

  公孫瓚的性格和發跡背景上一季我們介紹過,從此這位遼西猛男開始了和烏桓不死不休的東北亂戰。

  結果烏桓和公孫瓚之間的恩怨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河北的歸屬與袁紹統一河北的時間。

  烏桓叛歸後,和原泰山太守張舉等人聯盟大鬧幽州,殺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亂軍一度達到十餘萬。

  張純又引來了外援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前來幫場,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檄天下表示我要代漢,告漢天子避位,各級領導幹部趕緊拜見新天子來。

  張舉的政治頭腦讓人很難想象這種人原來是怎樣當上泰山太守的,但隨後他便等來了老領導,漢室宗親劉虞。

  劉虞被靈帝授予幽州牧的批發分包權後,由於之前幹過幽州刺史,在幽州工作時和烏桓的關係相當不錯,烏桓和公孫瓚之間多了個劉虞做緩衝,一切也變得有了調和的可能,很快烏桓抽資,張舉這個妄圖代漢的可笑團體沒多久也崩盤解散了。

  烏桓各部參與這次短暫叛亂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遼東、遼西、右北平的三郡烏桓一度聯合了起來。

  一通戰役打下來,各部落領導們會發現誰最有頭羊潛質,誰最能代表同志們的利益,各部族在戰鬥中凝結了鮮血的友誼,血與火的戰爭永遠是鬆散個體間的粘合劑。

  雖然劉虞後來一度分化了這個聯合體,但隨著190年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他的侄子蹋頓上位後,這個雄才大略的接班人又一次把三郡烏桓統一了起來。

  三郡烏桓之所以會走向統一除了蹋頓本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定的時局客觀原因。

  劉虞在內戰中被公孫瓚反殺,當時公孫瓚麾下軍隊的軍力之強盛還是很可怕的,出於和公孫瓚的世仇關係,烏桓內部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想要跟公孫猛男死磕。

  與此同時,烏桓內部也趁著漢末大亂開始得到了相當規模的漢族人口。(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

  在袁紹的兒子們被打跑後,跟著袁家遠遷東北的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多萬戶。(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

  雖然後投奔過去的這些漢人並不一定會被蹋頓吸納為己用,但人口的大量湧入尤其是有著先進生產力的河北人民流向東北,都客觀的升級了蹋頓烏桓的政治結構和基礎經濟建設。

  親愛的咱們讀歷史時要仔細觀察每一個落後民族騰飛前的接收移民問題,也一定要樹立一條概念:沒有任何民族和國家是憑空突然崛起的!

  他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意外之福”!

  一個國家和政體的突然崛起有三個要素:

  1、制度建設;(秦得魏國商鞅)

  2、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才湧出)

  3、大量的人口基數和財富積累;(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口湧出;暴力劫掠後的橫財;兩強相爭後得到了溢價紅利)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無論中外,“落後者”在彎道超車的時候基本上都在“先進者”身上得到了上述三要素的“意外之福”!!!

  不要信採訪粉飾後的那堆“人定勝天”,通常是電視臺不讓播的那段最值錢。

  再說深一點,推及到我們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會遇到很多“比爾蓋茨”。(錢不知何處而來的,永遠都是困擾年輕人的一個謎)

  如果你在和他深交一段時間後,仍然看不明白或是問不出來他是如何快速發家致富的,那通常有兩種可能:

  1、他的營生見不得人;

  2、他的營生以迷惑為起手式。

  無論是那種可能,我們都要遠離他了。

  因為你很有可能是他的“意外之福”。

  史載,蹋頓在接手袁尚,袁熙後,邊境各部長老已經開始將他比作冒頓了。(其後尚、熙又逃於蹋頓。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這其實是個相當有含義的信號。

  冒頓當年能夠馳騁大漠是因為匈奴在他手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政治共同體,冒頓說的話在北境是相當好使的,整個草原能在老冒的帶領下拉出40萬騎兵嚇唬老劉。

  烏桓也迎來了自己民族共同體的巔峰。

  這個時間長度是16年。

  直到公元206年,一統河北的浪漫曹老闆在更浪漫的郭嘉的慫恿下,在大冷天奔襲烏桓,然後迎來了已經自信很多年的浪漫蹋頓。

  烏桓因為是公孫瓚的世仇,所以袁紹跟他們玩起了通婚,這些年關係相當不錯。

  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當時基本成為烏桓自治區,統稱為三郡烏桓,遼西單于蹋頓最強,是袁紹哥們,袁尚哥倆就逃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