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橋邊姑娘---謝道清


  在中國漫長的古代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才華出眾的女子,有的已廣為人知,有的卻鮮為人知。

  前一章講完宋恭帝趙隰,本章就講講他的祖母---

  南宋理宗的皇后謝道清,度宗時尊為皇太后,恭帝時更尊稱太皇太后,並垂簾聽政,主持朝政,實在是一位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出色女子。

  謝道清(1210-1283年),生於南宋寧宗嘉定三年的台州臨海。南宋時期,臨海成為重要的輔郡,城內商賈雲集,城外白塔魚市興盛,有“夜潮千櫓急,販鮮人上船”的詩句。

  謝道清的祖父謝深甫,官拜右丞相,以“為相穩健”著稱,封魯國公、信王;父親謝渠伯官至朝奉大夫,追封衛王。但謝道清年少時父母早亡,只在老家過著大家閨秀的閒居生活,她美麗聰慧,端莊賢淑,芳名不脛而走,消息甚至傳進了臨安宮廷……

  有關謝道清入宮封后,民間有不少傳說。謝道清祖居臨海東郊(一說邵家渡下渡村),村頭有小溪、石橋、河埠。

  謝道清雖出生名門望族,但她卻不願在深閨養尊處優,而是常常與女傭一起上橋頭溪邊洗菜。據說每當道清臨水照影,但見自己頭戴鳳冠,身穿錦衣,豔麗無比,這連謝道清自己也深為驚異。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謝道清身上染了疥瘡,她不想讓自己身上的瘡癤被人瞧見,所以洗菜時連衣袖也不捲起。

  一次,朝廷的選美欽差路過水邊,見這位光豔女子洗菜不捲袖,就問緣由,謝道清隨機應道:“真龍不露爪麼!”

  欽差見她既明豔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讓她上轎進京。奇怪的是,謝道清的轎子一到天台,面容從頗為憔悴到容光煥發;到了嵊縣,全身痂痕褪盡;到了臨安進宮時,謝道清成了國色天姿的佳麗。進宮後,理宗皇帝見她端莊秀麗,十分欣喜。與之敘話,謝道清應對如流,皇上龍心大悅。

  傳說僅是傳說而已,自然不可當真,然而,謝道清從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確實富於傳奇色彩。據《宋史》記載,謝道清“紹定三年(1230)九月,進貴妃;十二月冊為皇后。”可謂一步登天。時年道清20歲。

  謝皇后雖然年輕資歷淺,但她在宮廷內舉止端莊,知書明禮,好學不倦,為宮內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楊太后(紹興人)的喜愛。

  “理宗親政之初,慨然思有所作為,急欲洗濯三十年積弊以實現‘中興宋室’的宏願。他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振興圖治之舉,被歷史上稱為‘端平更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無情的現實卻打破了宋理宗種種美妙的幻想。”

  理宗在位長達40年之久,但總體看,他是一位平庸無為的皇帝。先是專寵賈妃,賈貴妃死後,閻貴妃又因美色得寵。而謝道清對此處之泰然,作為皇后,她平時頗留意國事,明析時政,盡力佐助理宗皇帝。當時,南宋朝廷有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謝道清實在是功不可沒。有一件重大事件可以佐證。

  開慶初年,蒙古兵渡過長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團團圍困,軍情十分緊急,朝野震動。這時,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議事,一些大臣乘機提出要將國都從臨安東遷,以避開敵人鋒芒,理宗舉棋不定。謝皇后得知此事,萬分焦急,她力排眾議,指出這是“動搖民心”的下等策略,請皇上留蹕。理宗權衡得失,終於聽從了謝皇后的明諫,放棄了遷都的念頭,穩住了軍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