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乙未事變”中慘痛無比的她(一)


  “乙未事變”中慘痛無比的她

  她是誰?

  她就是朝鮮李氏王朝的明成皇后!本名閔茲映,通稱閔妃!

  1895年10月8日,閔妃在“乙未事變”中被日本人暗殺於景福宮玉壺樓,她的死一直備受爭議。日本軍人強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間裡,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幾腳,然後刺了她好幾刀,再玩弄她的下體,並在她還末斷氣前,將她的身體浸在油中,點火燒她至死。

  明成皇后是朝鮮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閔茲映,通稱閔妃,是朝鮮京畿道驪州郡人。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1895年10月8日,閔妃在“乙未事變”中被日本人暗殺於景福宮玉壺樓。

  由於閔妃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1897年,高宗李熙改國號稱“大韓帝國”,追諡閔妃為“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現今韓國史學家多稱她為“明成皇后”。她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以她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她的死很有爭議。

  首先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明成皇后是個什麼樣子。明成皇后生前並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國屬國——朝鮮國的王妃,其最高頭銜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當時高宗的稱號晉升為“大君主”,王妃也隨之升為“王后”),因此歷史上通稱為“閔妃”。

  閔妃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純宗李坧之母,本名閔茲映。1851年(哲宗二年)陰曆九月二十五日生於朝鮮京畿道驪州郡近東面的蟾樂裡,是驪城府院君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高宗三年)被冊封為王妃,史稱閔妃,行嘉禮於漢城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之府第)。高宗12歲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明成皇后的陵墓——洪陵。

  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閔妃與大院君兩派互鬥不斷,導致黨爭激烈,政權更迭頻繁。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由於閔妃(明成皇后)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後世的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她的從政經歷並不平坦,經歷了多次起伏。我們先看看她的傳奇般的身世。

  當時朝鮮由大院君攝政,大院君成為朝鮮當時事實上的獨裁者。他攝政時,對內大力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驅逐了長期把持朝政的安東金氏家族,試圖挽回全州李氏王室的權威。為此,他傾盡全國之力重修規模宏大的宮殿——景福宮,以作為君主專制威權的象徵,這使得當時朝鮮民窮財盡,怨聲載道。對外,他厲興宣大院君行閉關鎖國政策,加強國防軍備,而且堅決拒絕通商,驅逐和屠殺外國傳教士,引起了法國入侵朝鮮的“丙寅洋擾”和美國入侵的“辛未洋擾”,但都被朝鮮軍民擊退。大院君的專制威權日益鞏固,他命令全國各地豎立“斥和碑”,上書“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

  掌握政權——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大院君的獨裁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自然引起了一些儒林士大夫和地方門閥集團的不滿,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逐漸在暗中形成了一股反大院君的力量。閔妃本來是大院君的妻族親戚,但是由於她所生的孩子接連夭折,使大院君對閔妃的生育能力產生懷疑而執意要立李淑媛之子李墡為世子,所以也與大院君產生了矛盾。擅長權術的閔妃敏銳地看準並抓住了這個機會,決定利用這些反大院君勢力,推翻大院君的統治,自己掌握政權。

  高宗十年(1873年)十月,儒生崔益鉉上疏請求恢復被大院君下令裁撤的全國各地的書院,高宗竟然嘉獎崔益鉉,令大院君十分不悅。閔妃準確地預見了形勢,讓自己家族的閔升鎬、閔謙鎬出面聯合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等外戚世家一起發動宮廷政變,打垮大院君。十一月,崔益鉉再次上疏論大院君,指責其失策,閔妃利用這次機會,鼓動高宗接受崔益鉉之上疏,宣佈“親政”,並將大院君趕出漢城,不許他參與政事。大院君指使領議政洪淳穆、左議政姜球、右議政韓啟源以及六曹堂上官全部辭職,企圖架空政府,讓高宗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不料閔妃早已安排好政府人選,藉機迅速將自己孃家的驪興閔氏家族安插到朝廷各部,於是大院君無計可施,被迫離開漢城,宣佈引退,其十年勢道在閔妃的操縱下竟然一夕之間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