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朝野巷哭三日”


  公元355年,洛陽城內店鋪櫛比,商賈林立,遊人雲集,熱鬧非凡,中州古城好一派繁華景象。在這遊人雲集的市面上,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中年漢子穿著破舊的衣服,身背簸箕高聲叫賣。他高昂宏亮的叫賣聲使不少人停下來往視,人們其實並不是要買簸箕,而是感到到賣簸箕的人非同一般。這位賣備箕者不是別人,就是日後輔助前秦符堅統一中國北方的王猛。

  一、被揭捫蝨論天下

  王猛(325一375),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樂昌西)人。少年時代的王猛,家貧無以餬口,不得不以賣簸箕為生,到處奔波,處處無家處處家。樂文小說網

  王猛儀表堂堂,喜好讀書,特別是兵書。雖出自貧寒之家,對書籍卻特別嗜好。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常常被一些富家子弟恥笑,對此王猛不以屑懷。他人品極好,為人剛毅,氣度不凡。

  傳說,有一次他在洛陽城中賣簸箕,忽然有一人來到面前說,情願出高價買,只是身上無現錢,家居不遠,請跟隨來取。王猛覺得價錢好就隨他去,走了好長時間亦不覺遠。抬頭一看已到山中,只見一老翁,一白髮銀鬚,踞胡床而坐,左右各站立十多人。

  其中一人引見王猛拜見。老翁答道:“王公與我有緣啊!”於是,給了他十倍的錢。王猛出門回頭一看,原來是雄偉的中嶽嵩山。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由此可以看出王猛在民間的影響。

  王猛到處流浪,不久到了鄴都。人世間勢利眼的人還是不少,誰能識破他這塊真玉?

  有一個名叫徐統的人認識了他,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任功曹。但他還是悄悄地走了,隱居到華陰山中。

  王猛滿腹雄才大略,懷著佐世之志,希望有一番作為。

  當時北方處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羌、氏、鮮卑、揭等貴族紛紛趁晉朝衰敗,問鼎中原,興得快,亡得也快,一個個如走馬燈似的。中原大地戰火不息,無有寧日。

  不久,東晉權臣桓溫率軍北伐進入關中。關中父老簞食壺漿迎接晉軍,盼著北伐勝利。桓溫也想借機招攬人才。

  王猛披著破舊的大褐去見他,一面笑談天下大事,一面捉蝨子,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桓溫覺得這個人不簡單,問他:“我奉天子之命率大軍十萬北伐,而三秦豪傑來者很少,不知何故?”

  王猛從容答道:“公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近在咫尺,而你卻不渡霸水,屯兵不前,百姓不知你真心如何,所以不來!”

  桓溫默然不語。其實,桓溫在東晉大權在握,北伐只不過是藉此擴大名聲,並非真要恢復晉朝失地。不久,桓溫果然不乘勝北上,卻迅速回師,過江去爭奪權利,臨行前,桓溫賜給王猛車馬,並拜官位欲使他一同南返。王猛本不喜歡桓溫,回到山中徵求其老師意見。老師說:“桓溫久有異志,欲篡晉朝大權,你豈可與他為伍,在這裡就有富貴,何必捨近求遠。”

  王猛於是匿藏起來,沒跟桓溫。

  公元357年,符堅奪取了前秦帝位。符堅在十六國諸王中是一位很有作為的人,他久有統一中國北方的大志,聞知王猛大名,很快派呂婆樓等人請來相見。二人談及天下大事,十分投機,都有相見恨晚之感。《晉書》記載說:如三國時劉備遇到了諸葛亮。這位到處流浪的貧賤之士從此遇到了明主,發現了施展自己雄才大略的廣闊天地。

  二、明法峻刑,澄察善惡

  前秦政權是以氐人為主建立的統治,統治集團中還有不少漢人、羌人、鮮卑人等,符堅執政伊始,氐人中的許多貴族豪強剛剛進入關中,恃強凌弱,殺人越貨,無人敢管。社會上盜賊充斥,法紀廢弛,符堅很是憂慮。王猛主張法制,嚴刑峻法,澄察善惡,禁勒豪強,深為符堅讚許。不久,王猛被任命為始平令。

  始平當時不少居民為內遷的氐人,他們恃勢欺凌當地平民百姓,官吏不敢禁止。王猛下車伊始,先審明法令,佈告百姓。隨後,他依法處置了幾個大的豪強官吏。不久,這一帶社會秩序大變,豪強盜賊個個膽寒,不敢輕易以身試法。符堅知道後感嘆地說:“王猛真是我的管仲、子產啊!”

  王猛在前秦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氐族貴族豪強們的反感。有一個叫樊世的氐人貴族,對得氐政權的建立有大功,看到符堅重用漢人王猛及王猛對豪強們的打擊限制,十分不滿,一次,他當眾辱罵王猛說:“我輩隨先帝共創大業,你小子無尺寸之功,竟敢來管我們:這不是我們種莊稼,你白吃飯嗎?”

  王猛也嘴不饒人,反唇相譏道:“那時候你們在西邊牧羊,哪裡會種什麼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