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憲節皇后邢秉懿令人悲嘆


  中國曆次戰亂都會帶來無數人間悲劇,國破家亡之際,戰爭就不再只是男人們的事,而女人們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難,因為她們往往成為戰爭的戰利品和敵人的玩物。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使北宋皇族女性受盡折磨和苦難,尤其是宋高宗趙構的皇后邢秉懿更加不幸,她被逼迫“以墮馬損胎”,國破家亡、別夫失子,所有苦楚都自己扛。

  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十月,金軍攻陷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宋欽宗趙桓派弟弟康王趙構前往金營議和。

  趙構行至磁州時(今河北磁州),被宗澤將軍勸止:“你的叔叔肅王到了金營後,就一去不復返,如今金國的撻虜花言巧語哄騙大王前去,決沒安什麼好心。況且,金朝的大軍已迫近京城,大王再去又有何益!臣強烈要求大王你不要去。”

  果然,就在趙構作為“和談大使”前往金國的途中,金軍仍然繼續進軍。十一月,金軍輕而易舉攻佔了北宋首都--汴京。宋欽宗親赴金軍大營跪獻降表,汴京(今河南開封)城內皇家珍藏、公私儲蓄被金軍擄掠一空。金軍就敲著得勝鼓,押解著俘虜和戰利品北歸。

  當押解的隊伍渡過黃河後,金軍防守鬆懈,人們可以半自由活動,宋徽宗就找到了曹勳,宋徽宗遣武義大夫曹勳尋機南歸,要求他與僥倖避開了這場劫難的趙構取得聯絡。宋徽宗交付曹勳一件背心,“謂勳曰:‘不知中原之民推戴康王否?’宋徽宗見翌日,出御衣書領中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並持韋賢妃、邢夫人信,命勳間行詣王。”

  宋徽宗交付曹勳一件背心,裡面密寫:“要想盡一切辦法,快快來救你的父母。”他還哭著囑託曹勳,並轉告趙構:“千萬不要忘記我這次被俘後,往北走的路上所受的苦。”並把擦淚的白紗手絹交給曹勳說:“你見到康王后,表達我的思念,我的痛苦。今生今世父子恐怕是相見無期,只有早日肅清中原,收復河山,才能救他的父母。”

  趙佶雖然只寫了八個字:‘可便即真,來救父母。’但是這八個字和當年漢獻帝的衣帶詔十分相似,都是要找可靠的大臣來解君父之難。不過漢獻帝時期的衣帶詔是從國家大義的角度來說,希望眾臣能夠除奸去佞,幫助劉協親政。而宋徽宗這份詔書則是從親情角度出發,希望兒子能夠揮軍北上,將父親救出來。

  除了這八個字之外,趙佶還要曹勳轉告趙構幾句話。第一句是“見康王第言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毋以我為念”。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到趙佶十分希望能夠復仇,只要兒子能夠北伐,就算不能把自己給救出去也要和金軍打個你死我活,為自己報仇,洗刷國仇。

  第二句話是“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宋徽宗這次是重申祖宗的遺訓,希望兒子能夠不要懈怠,兼聽則明,做一個明君。

  趙構的髮妻邢秉懿摘下一隻平時經常戴的金耳環託付給曹勳說:“到時傳語大王,願早如此環,才會得以相見。如果見到我的父親,告訴他我還好。”環者,“早還”也。周圍人聽後都忍不住傷心掉淚。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曹勳歷盡千辛萬苦“自燕山遁歸。”到了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曹勳見到了趙構,將趙構的父皇趙佶、母后韋賢妃以及邢夫人的信奉上。這時,一路南逃的趙構突然間見到雙親的親筆信,大哭不止。哭過之後,“高宗泣以示輔臣。”

  這時候的趙構雖然一直高舉著北伐幽燕,迎回二聖的口號,但是這畢竟只是口號,用來凝聚人心還可,但是要真去做的話趙構是絕對不願意的。趙構這時候已經當了皇帝,一旦二帝回來,自己該怎麼辦?二帝往哪放?會不會讓奪門之變提前數百年發生?這都是自己擔心的問題。所以他心裡是絕對不希望徽欽二帝回來的,而是希望他們就在那裡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