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


  “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

  這是《鹿樵紀聞》中記載的兩句詩,出自於明朝南京的一個乞丐之手。當時清軍大軍南下,攻佔南京,南明弘光朝廷頃刻之間崩潰瓦解。原先高車駟馬、峨冠博帶的朝廷大臣們,除了寥寥可數的幾人以身殉國,其他人大都要麼屈膝投降,要麼倉皇逃跑,置聖賢教誨和忠義廉恥與不顧,種種醜態,連要飯的乞丐都看不過眼,寫下這首詩譏諷他們。

  明朝覆滅之際,翻天覆地的鉅變,成為衡量明朝官員品行的試金石。原先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朝廷重臣們,如錢謙益、洪承疇等人,深受皇恩卻臨危變節,為了苟全性命,當了可恥的叛徒和漢奸。而很多默默無聞、屈居下僚的小官吏,卻寧死不降,以死報國。如南明戶部主事黃端伯,在清兵入城後,他在家門上寫下幾個大字:大明戶部主事黃端伯不降!

  連清朝豫親王多鐸都對他的氣節佩服不已。

  更為離奇的是,有一個在明朝聲名狼藉的貪官,平時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在國破家亡之際,他做了一件事,震撼世人。此人就是明朝大臣朱大典。

  朱大典,浙江金華人,出身貧苦,一度棲身破廟。但他胸懷大志,酷愛讀書,因家裡太窮,連上私塾的錢都出不起,於是經常站到村裡私塾的窗戶下面,隔窗偷聽。就這樣,朱大典靠著“偷師”和自學,於萬曆四十四年考取進士,成為大明朝的官吏。

  朱大典從山東某地一個七品知縣做起,一步步升任兵科給事中、福建按察使、山東巡撫、漕運總督、鳳廬巡撫等職務。他在任期間,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善於用兵。當時明朝已經進入末期,內憂外患,刀兵四起,朱大典雖是文人出身,卻膽勇過人,曉暢兵機,是個將帥之才。在福建期間,他率兵屢次挫敗荷蘭“紅毛番”的進攻,在山東期間,軍閥孔有德起兵叛亂,縱橫劫掠,無人可敵,最後卻被文臣朱大典殺得丟盔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