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老李家的他:強制全民消費


  大唐的氣象如同一座山巒,從最初便鑄造一個高峰,隨即連綿延伸,到了貞觀突然達到了空前巔峰,然而隨之的安史之亂如同雪崩,瞬息之間帝國陷入了低谷。此後長時間裡,曾經的盛唐進入低迷的形態,直到唐憲宗李純登基,再度創造了大唐山巒的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唐憲宗的身後不久,當時的學者就已將將唐憲宗的“元和”年號與“貞觀”“開元”並列一起,將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進行並列,看作是唐代最傑出的的三位帝王。到李淳出生之時,唐朝已經建國一百六十餘年,至此已歷經十一代皇帝。到了唐憲宗時期,大唐進入了關鍵的歷史緯度。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七月二十八日,唐順宗下發一道全國性的旨意,將帝位禪讓給剛剛冊立為太子三個月的李淳:“其軍國政事,權令皇太子純當”於是李純開始以太子身份監國。雖然李淳早期在政治大漩渦中命運並不明朗,卻在同一年裡的幾個月發生重大轉機。以至於這個年輕人在接見百官拜賀時竟然泣不成聲,在強大的命運安排,這個年輕人的激動絕對發自內心的感慨。放眼此前的一百多年裡,大唐的所有宮室弟子和太子們,沒有幾個接班如他一般的順遂,要麼刀光劍影,兄弟相殘;要麼父子相爭,最後扭曲了人倫綱常。只有他,遇到了一個背靠如山的父親唐順宗。而此後的一個月,這個年輕人全部繼承了其父的衣缽傳承,唐順宗再度向全國宣佈重大決定:“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制敕稱誥。”李淳從四月被冊封太子,七月監國,再到八月受禪登基,命運順暢的大船乘風破浪,直達人生的最高峰。

  登基後,他將名字的淳改為純,以此表達他要澄清天下之意。與此同時他對自己規劃了奮鬥目標“嗣貞觀之功,弘開元之理”,進一步“舉貞觀、開元之政”,意思是就是要追逐大唐盛世的復興,要與李世民和李隆基這樣的先人並駕齊驅。對此,他對翰林學士李絳進一步闡釋說:“朕不佞,欲庶幾二祖之道德風烈,無愧諡號,不為宗廟羞,何行而至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