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原來日本二戰時期也在造原 子彈?


  日本原子彈計劃: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僅僅幾天後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過廣播宣佈向同盟國投降。

  時至今日,一段重要的歷史真相卻為人所遺忘:日本在二戰的核野心之所以遭遇失敗,只是因為缺少金屬鈾和鈈。

  1938年12月德國化學家奧托和弗裡茨發現核裂變後,發達國家的物理學家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這一發現的軍事用途,日本也如此。

  日本科學家仁科芳雄早在1939年就提出了將這一新發現進行軍事應用的可能性。但直到1941年,仁科芳雄才接到官方委託研究核武器。同時,日本海軍也展開了單獨的核武器研究。1943年3月,日本海軍在首份研究評估報告中說,雖然製造原子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估計就連美國也很難在戰爭中實現對原子能的使用”。於是,日本海軍對此失去興趣。

  但日本陸軍並未放棄。上述報告出爐不久,陸軍就啟動了通過氣體擴散法分離鈾235的實驗項目。但該計劃依舊毫無成果。在此期間,日本人發現缺少實驗所需的鈾礦石。科學家們原以為,日本的鈾礦能提供充足的高質量鈾礦石—至少需要兩噸。因此,日本部隊的所有指揮官都被要求在各自轄區內尋找合適的原料。就連日本的盟友德國都被問到能否提供鈾礦石。xièwè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