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兒孫謀狀元而未果


  在中國歷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權,無論品德優劣,才學高下,僅憑其出身就能躋身仕途,坐享富貴。“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為歷朝歷代都有蔭封入仕的規定,左思所憤慨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象長期存在。隋唐以後,選官制度發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試來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誕生,終於給天下的寒門士子開啟了一扇讀書做官的大門,科舉制延續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廢除。

  在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途徑以後,封建王朝的蔭子制仍然保留,而且是高官貴胄子弟的做官捷徑。然而蔭封入仕並不能惠及所有的“官二代”,同時在不少官宦子弟的心目中也不被看重,一是覺得顯不出自己的文章才學,二是與科舉及第相比較,蔭封與捐官都算不上“正途”出身(清朝人就持此觀念),日後的仕宦前景一般也不如進士及第者。

  自中唐以來,步入高官行列的絕大多數為進士出身者。宋代以後,考取進士甲科(唐宋時進士分甲乙科,甲科指前幾名)或是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其社會地位、名望及仕途更是令人豔羨不已。於是乎,歷史上不少當權的宰相,總是想方設法為其子弟的科考尋求門路,請託關節,甚至於徇私舞弊而不擇手段。

  本文特選取了歷史上著名的宰相,即宋代的奸相秦檜,看看其子弟參加科舉考試中的種種作為,從而較其優劣,觀其肚量,並藉以瞭解古代官場與科場的眾生相。

  秦檜弄權術:為兒孫謀狀元而未果

  南宋奸臣秦檜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斑斑劣跡,文獻備載,盡人皆知。而他徇私舞弊,企圖以權勢為其兒孫謀取狀元的行徑也見於宋人筆記的記載。雖然因招致輿論抨擊而未達目的,但其中反映出的權臣的淫威、官場的醜態,以及科場的違規和舞弊程度,實在是令人咋舌。

  先說秦檜之子秦熺的中第事件。史載秦檜無子,秦熺本是他的內侄,被夫人王氏所收養,遂認為己子。秦檜本不喜歡這個養子,但王氏比秦檜還要陰險毒辣,秦檜不得不替養子謀取利益。秦熺在參加進士考試前已經靠蔭封而做官,宋代規定現任官員也可以考進士,但要參加專門為現任官員和恩蔭子弟設立的“鎖廳試”,而且不得點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