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因貪官而引發的通貨緊縮


  歷代王朝在衰亡之時,多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只有大明王朝因為通貨緊縮而走投無路。

  明朝鉅貪嚴嵩被削官還鄉,嚴世蕃被斬首,嚴氏家產被籍沒。抄家時,官府調派了十艘大船來運嚴家囤藏的白銀,結果“載以十巨艘,猶弗勝”,大船還有些吃力,這要是叫來十六匹驢子搬運,絕對會活活累死四匹以上。

  明朝太監的天量財富

  清代有個歷史學家,叫做趙翼,著有一部《廿二史札記》。在這部歷史札記中,趙翼提出了一個定律:“賄隨權集,權在宦官,則賄亦在宦官;權在大臣,則賄亦在大臣,此權門賄賂之往鑑也。”

  翻譯成今人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的意思。

  在談到明代的官場腐敗時,趙翼列出了一個“貪官財富榜”,說這些貪官“其富亦駭人聽聞”。上榜的有八個人,其中五人是太監,這也符合“賄隨權集”的定律,因為明代是繼漢唐之後第三個宦官擅權的朝代。

  以時間為序,這五個財產驚人的太監分別是:

  正統朝的權監王振,權傾朝野,百官拜會他,送的禮至少是一百兩白銀,送到一千兩的人,可以獲得美酒招待。王振死後被抄家,結果搜出“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

  弘治朝的李廣,被抄家時也搜出“黃白米各千百石”。當時的孝宗皇帝還不知道“黃白米”是什麼,驚奇地問:李廣一個人要吃這麼多米嗎?左右告訴他:黃白米只是隱語,黃米是指黃金,白米是指白銀。

  到了正德朝的劉瑾,貪汙指數已是王振的十倍,百官拜見,至少要送一千兩白銀。劉瑾事敗後也被抄家,籍沒之數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餘兩,他珍寶無算”。

  趙翼記錄的數字還有些保守,按照成書於嘉靖初年的《繼世紀聞》記載,劉瑾的家產是“金共一千二百零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即黃金有1205.78萬兩,白銀有2.59億兩。《亞洲華爾街日報》曾經評出50個世界級的“千年最富”,劉瑾也榜上有名,報紙原文也是說劉瑾“被發現擁有黃金1200萬盎司,白銀2.59億盎司”。

  但說劉瑾囤積了兩億多的白銀,實在也太駭人聽聞了,要知道,當時明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區區數百萬兩銀子。所以,比較可信的數字應該是《明通鑑》記錄的“金銀累數百萬,珠玉寶玩無算”。即使是數百萬兩,也稱得上“富可敵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