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陳倉之戰時,韓信還未被拜為大將軍?


  大漢皇朝建立之前的陳倉之戰事件疑點:韓信有沒有拜為大將軍?

  “韓信拜將”不過是司馬遷文學出來的一個虛假傳說?

  破綻一,張敞給漢宣帝上了一封奏章

  《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記載張敞給漢宣帝上了一封奏章,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蕭相國薦淮陰累歲乃得通”“累歲”,至少近一年。也就是說蕭何推薦韓信至少長達一年韓信才得到重用,但《淮陰侯列傳》從蕭何開始向劉邦推薦韓信到韓信最終被封為大將軍,都發生在劉邦入漢中之後到還定三秦之前這段時間。

  公元前206年4月,劉邦入漢中,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還定三秦,其間一共4個月,還要掐頭去尾去掉一段時間,從蕭何開始推薦韓信到韓信被封為大將軍,最多也就2個月時間,即使滿打滿算,也就4個月時間。如果按《漢書》記載,是公元前206年5月就開始攻擊三秦了,也就是說最多也就1個月時間,即使蕭何從第1天就開始推薦韓信,劉邦到第31天才封韓信大將軍,也不過就1個月時間,如何談得上“累年”?

  張敞是個有學問的人,上書皇帝是一件嚴肅的事,不可能杜撰歷史。那麼,韓信真正得到重用是什麼時候呢?

  時間是公元前205年8月,“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劉邦這時才提拔韓信為左丞相,派他率兵攻打魏國。這時距離蕭何第一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公元前206年4~8月),過去了剛好一年,正好符合“蕭相國薦淮陰累歲乃得通”的記載。也就是說,所謂韓信在漢中就登壇拜將被封為大將軍的說法完全是虛構的。

  破綻二,蕭何怎麼就斷定韓信能夠勝任大將軍

  打仗是立刻就能斷出勝負的硬功夫,而且勝負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和大夥兒的性命。同時打仗又不僅僅因為你有一個好主意,你把兵法倒背如流,就一定能打勝仗。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在三年多的亡秦戰爭中韓信毫無建樹。不經過戰爭的檢驗,蕭何怎麼就能斷定他一定能夠擔任大將軍這樣重要的職務呢?

  更何況劉邦集團中並不缺乏能征善戰的將軍。從亡秦戰爭到現在,一路攻城略地,並沒有受到阻擋,能打大仗勝仗的將軍有的是,像周勃、曹參、灌嬰、酈商等都是能獨自統帥大軍百戰百勝的名將。

  破綻三,劉邦親赴前線,“大將軍”卻後方賦閒

  韓信拜將這件事情最大的破綻是與實際戰事不符。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卻沒有參加隨後劉邦發動的三大戰役,三秦戰役、東進戰役、彭城戰役。

  破綻四,蕭何言為大將軍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韓信:“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為連敖典客,蕭何言為大將軍,別定魏、齊,為王,徙楚,坐擅發兵,廢為淮陰侯。”

  韓信大將軍已經是大將軍了還言為大將軍?這說明?說明韓信陳倉之戰時被封為大將軍,言不符實。

  接下來我會繼續切入細講分析。

  對於韓信到底與三秦之戰關係重不重要?韓信說的漢中對,韓王信也說出同樣差不多的漢中對,而蕭何也說類似的定三秦之策。而韓信說的漢中對最不可信,完全可能司馬藝術創造把韓王信的事移花接木到韓信頭上。

  (韓王信是漢初七位異姓王之一,與漢初三傑之一的楚王韓信同名不同姓。韓王信名字叫姬信,是韓國宗室後裔,韓襄王的庶孫,其三次被劉邦封為韓王。)

  蕭何的定三秦對策;“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劉邦對這一戰略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