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名妓董小宛與董鄂妃非同一人


  現在的很多人以為董小宛和順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人,而且野史更言之鑿鑿地這樣描繪道:董小宛是秦淮名妓,她的色藝雙絕,最後連順治皇帝都聽說了,於是把她搶入皇宮,稱為董鄂妃。

  但這時的董小宛已是才子冒闢疆的夫人了,於是寧死不從,並且以死抗爭。孝莊皇太后怕傷及皇帝兒子,而且由於祖訓“漢女不得入宮”,便將董小宛縊死,順治心灰意冷之下,便出家為僧。因此,順治的孝陵裡是沒有棺槨的。

  這種傳說廣泛流傳,許多小說、影視作品中都可見它的痕跡。看得多了,許多人也就認為董小宛就是董鄂妃,而順治皇帝正是為了她才不做皇帝的。

  其實董小宛與董鄂妃,是不同的女子。

  董小宛名董白,除了“小宛”,她還有一個號“青蓮”。她和陳圓圓、柳如是、李香君、顧眉、朱無瑕、趙令燕、馬湘蘭等等,都是明末舉世豔稱的名妓。她出生在明天啟四年(1624年),到崇楨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自盡時,作為早已豔名遠播的美女,她已經二十歲了;而此時的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他的年紀最多也超不過七歲(因為直到七、八年之後,十四歲的小皇帝才夠年齡冊立他的第一位皇后)。在那個早婚的年代,十六年即為一代人,尚不諳世事的七歲小皇帝怎麼可能愛上一個“阿姨輩”的女人呢?

  真正的董小宛在崇禎末年便從良了,當時她十九歲。她的丈夫冒闢疆,與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一起,被共稱為明末的“江南四公子”。是江蘇如皋人氏,名襄,號巢民。明朝滅亡之後,他便隱居鄉里,終生不仕。才色雙絕的名妓,嫁給頗具民族氣節的名流公子,這段姻緣還是十分般配的。

  但是董小宛一生也沒有成為“冒夫人”。這不僅僅是因為她的丈夫冒闢疆沒有足夠大的官爵(明清制度,只有朝廷一二品大員的正式妻子才能稱為“夫人”,享受誥命),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只是冒闢疆的妾室。

  然而她對冒闢疆的感情非常深厚,對正妻冒太太也充滿感激之情。因為她出身娼家,身份低下;在當時的法規中,即使是做妾,也要是“平民良家”的女子才有資格。所以跟隨冒闢疆的初期她是沒有名份的,只能住在另外的房子裡,四個月後才由冒的正妻出面將她領回了家,正式成為冒家的成員。

  來到冒家後,董小宛恪守自己的小妾身份服侍丈夫、家姑和嫡妻,勞役過於婢僕,只要他們在場,董小宛不但站著不肯坐下,而且還端湯送茶、捶背打扇、說笑解悶,數年如一日。因為她文才出眾,冒闢疆對兩個兒子的教育也常常由董小宛分擔,批改文章、譽抄成書,往往通宵達旦。管理家中的奴僕也是謹慎謙和,贏得了親友間眾口一詞的好評。在冒闢疆身上,董小宛更是傾注了所有的關愛。冒闢疆曾大病五個多月,董小宛就睡在他床邊的地鋪上,白天黑夜地照料吃喝拉撒。冒闢疆病中狂躁,對人百般辱罵,董小宛也逆來順受、跪著解勸。在這五個月裡,她每天只吃一餐粗食,為冒闢疆祈福。冒闢疆的母親和妻子都勸她不必如此,她仍舊不改初衷。五個月後,冒闢疆痊癒,纖纖弱弱質的董小宛卻病倒了。

  嫁入冒家的第九年,即順治八年(1652年),二十七歲的董小宛遂“以勞瘁死”。冒闢疆傷心欲絕,作《影梅庵憶語》哭悼,親友婢僕都為之傷心不已。

  士林傳聞,當初冒董二人一見鍾情,但因身份差距而不知能否終成眷屬,便去燒香求籤。董小宛先去,卻求來了一支大概意思是別後相思、無力迴天的下下籤。於是冒闢疆再次去求籤,卻得了和董小宛一模一樣的一支籤。朋友為安慰兩人,便去幫他們再求一次:誰知那支不利姻緣的籤又跳了出來。於是眾人都以為鴛夢難諧。誰知後來竟能共諧連理,都是喜出望外,認為那座一向以靈驗著稱的廟宇也不過如此。誰知董小宛紅顏薄命,雖然是嫁給了冒闢疆,共同生活的時間卻非常短暫,姻緣中途阻絕,陰陽兩隔。——果然是隻能終生相思、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