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玄奘囑弟子葦蓆裹屍置於深山老林


  子午嶺沿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邊際徐徐東進,南折而行,忽然一個拐彎,遂聳成了玉華山。川流不息,衝出四個峽澗,都極為幽邃,它們是:芝蘭谷,鳳凰谷,野火谷,珊瑚谷。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玄奘便圓寂於斯。古者有言,生有時,死有地。玄奘居然應驗了。

  627年,玄奘27歲,開始了西域之行。他是隨商隊出境的。他曾經再三上書朝廷,盼望能批准其往天竺去學習佛經,最終無音訊。遂不惜違反法律而去追求真理。

  見他走了,官方便發佈了通緝令,指出:“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

  到涼州,通緝令便到涼州,到瓜州,通緝令便到瓜州,好在有仁者相助,玄奘才沒有半途而廢。

  玄奘是河南偃師人,慧根深長,十二歲便在洛陽淨土寺出家。之後持缽雲遊天下,足跡遍佈今之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河北和山西,他謙虛請教高僧大德。不過,他終於遺憾地發現,佛教流行中國幾百年,卻爭論紛紜,迷惑久存,信徒也各執其辭,遂發誓往釋迦牟尼的故鄉去澄清問題。

  西域路上,玄奘九死一生。風暴、沙漠、雪山、驕陽,迭起襲身。常有四天不得飲食,而且常常迷失方向,只能尋白骨和馬糞向前。胡佬之謀害,盜匪之搶劫,甚至部族之強留,也都是致命的危難。然而,玄奘發誓:寧可死,不能屈,並堅持走到了天竺,今之印度。數渡恆河,遍巡聖蹟,尤其是在那爛陀寺跟隨戒賢大師的五年學習,使其佛經大明。遵戒賢大師之命,玄奘為眾僧設壇授業,釋義排難,從而名聲鵲起。應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參加法會,連續十八天宣揚大乘之旨,千目仰視,萬耳傾聽,竟無一聲詰責反駁,從而威望隆盛。這是641年春天的情況,玄奘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