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563章 大蕭條(三)

  政治局委員基洛夫立刻答道:“大致已經完成,還有些細節部分需要各地方的報告。大概三週後可以完成。”

  看到斯大林總書記裝上菸斗抽了起來,基洛夫委員趕緊補充道:“總書記同志,從一五計劃到現在的完成情況來看,一國社會主義建設獲得了巨大進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體現,群眾們的生產積極性以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聽基洛夫介紹成果,緊跟斯大林的委員們神色中都很得意。蘇聯的五年計劃大概包括3部分,將產能提升到一定程度,將技術提升到某個水平,生產出計劃規定各種產品。

  大家都覺得在執行過程中會有非常多的幹部因為不稱職而被解職,被克格勃調查,甚至是逮捕。然而事情並沒有變成那樣,不少委員們認為需要耗盡力量也未必能解決的問題,解決起來非常輕鬆。

  就如鞋帽襪子等輕工業品,蘇聯有生產企業。但是效率低,產能小,無法滿足全部蘇聯群眾的需求。而中國向蘇聯提供了機械設備與技術,甚至幫助蘇聯建設所需要的工廠。隨著這些工廠的完工,蘇聯的產能提升了。即便還有產能不足的問題,直接向中國購買就可以。

  此時基洛夫正在講述著他對於斯大林提出的‘建成一國社會主義’的理解,“總書記,我們通過貿易,發展了與中國的關係。而這種貿易是合理分工的最佳表現。通過貿易,讓我們可以把大量勞動力從輕工業領域抽出來,用在其他領域上。”

  基洛夫就是這麼被斯大林同志器重,這讓不少政治局委員心中感嘆起來。大家是真的有些服氣了,因為同樣的話題,由基洛夫說出來,就那麼的合適。而且基洛夫的話非常準確。

  現在蘇聯的輕工業不發達,很大原因就是輕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與勞動力,大量蘇聯人口從輕工業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其他領域去,的確大大緩解了蘇聯缺乏技術工人的問題。

  同樣,木料、煤、石油、各種有色金屬的開採需要大量勞動力。連那些窮兇極惡的古拉格集中營的囚犯也能夠有勞動改造的就業機會。已經是一舉多得。